战国时期的医学家是谁,聊一聊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们

浏览:703   发布时间: 2022年08月23日

聊一聊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们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代。

我们常说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其实当时流动不仅仅是政治、军事人才,那些擅长治病的医生也常常在诸侯国之间流动。

想想也很正常,实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军队,没有几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怎么做好后勤保障?抱有征服天下野心的强国国君,谁不想自己多活几年?

当时的秦国,就曾经出现过一批个性鲜明、影响深远、医术高明的医生,本文就其中一些简单写一写。

西安阿房宫

01 夏无且

首先,笔者安排上场的医生,能够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并不是他高明的医术,而是他的智勇,至于他的医术,谁知道呢?

这个人,名叫夏无且(jū)。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知道这个名字。

其实这个名字,笔者是非常眼熟的,好像在哪里见过。相信广大网友也差不多是这个感觉。

是的,这个人就出现在我们中学课本上,只不过读书的时候,没太在意,在意的都是一些大人物,其实有时候小人物,往往会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

好了,不卖关子了,《荆轲刺秦王》相信网友们都学过。

燕国勇士荆轲背负着国家的使命,前往秦国刺杀秦王。

当时,荆轲手拿匕首,追杀秦王,秦王绕着殿上大柱子狼狈地躲闪。下面的众位大臣惊慌失措,因为事发突然,所以全都六神无主。

秦律规定:群臣上殿不得携带兵器,而手持兵器的郎中侍卫,非王诏宣不得上殿。

秦王惊慌失措之时,没来得及召唤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就更没有什么忌惮了。秦王着急之余,只好徒手抵挡。

正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夏无且出现了。

夏无且是始皇帝的一名侍医,不知道为什么也在大殿上。

反正,当时,他用自己所携带的药囊砸向荆轲,虽然药囊并没有伤到荆轲,但突然来这么一下,就把荆轲给干扰到了,迟滞了荆轲的行动。

秦王这时,得以借机拔剑还击荆轲,结果伤到了荆轲的左腿,受伤后,被秦王左右卫士斩杀。

事后,秦王论功行赏,赏无且黄金二百镒。

这个夏无且,一直活到汉朝,还和历史上名人董仲舒一起出游过。

【二手9成新】荆轲刺秦王 /皇名月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京东好评率100%¥122.93购买已下架中药柜

02 医缓

第二位医生名叫缓。

公元前581年,晋国的景公生病了,向秦国求助。

桓公就派医缓前往救治。

缓未到达之前,景公做了一个梦。

景公在梦中,梦见疾病变成了两个童子,在那里说着话。

其中一个童子说:“缓是一名良医,他要来了,我们该逃到哪里去呢?”

“我们躲在肓的上方,膏的下方,即使他很优秀,又能将我们怎么样呢?”另一个童子回答道。

缓到达晋国,给景公看完病说:“这病没法治了呀,病灶在膏肓之间,药力达不到,针刺够不着,砭石又不能用。”

景公想着自己做的梦,结合缓的话,叹了一口气:“真是良医呀。”

于是,给医缓一份厚礼并送他返回秦国,不久后,景公果然就死掉了,这也是成语病入膏肓的由来。

把脉

3 医呴

第三位医生叫呴,也是一名良医,曾经给宣王割过痤,也给惠王治疗过痔。

有一天,张子这个人生病了,他的病是背部肿胀。

张子把呴请了过来,让他为自己看病。

并交代呴说道:“我现在的背不是我自己的背了,可能是没有什么知觉了,只能任凭先生处理了。”

医呴于是给张子治疗,不久之后就痊愈了。

根据史料的记载,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医呴大概率是一位医疗技术高明的外科医生。呴能够治好张子的病,固然是因为呴高明的医术,不过一部分功劳也在于张子,因为张子能够完全信任医生,才让呴能够放下顾虑全身心投入治疗。

从这个角度来说,信任很重要,授权也很重要。

问题是,如果一个医生医术不行,医德也不过关,始终想着从患者身上刮一笔,就很难让人信任了。

中草药

04 李醢和扁鹊

李醢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在武王时期,担任太医令,他之所以被提到,主要是他派人杀死了名医扁鹊。

扁鹊是郑国人,因为善于行医治病而名闻天下,尤其是扁鹊能够入乡随俗,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医重点对象。

据载,扁鹊路过邯郸时,听说该地方对妇女比较尊重,就做起了妇科医生;到了洛阳,又听闻周人敬重长者、老人,于是就做起了老年病的医生;到了秦国,听说秦人爱护小儿,就做起了小儿科医生。

在秦国的那段时间,秦武王有一次生病了,秦武王把病情告知了扁鹊,扁鹊请求让自己给武王看病。

可是国君的近臣却对武王说:“君王的病在耳朵之前,眼睛之下,未必能治得好,如果治疗不成功的话,反而有可能使得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

武王把这话告诉给了扁鹊。

扁鹊很生气,愤怒地把手中的石针往地上一摔,说:“君王与懂病治病的人谋划商量事情,却又和那些不懂治病的人破坏这件事,(君王)假如用这种方法管理秦国国政,会让秦国灭亡的。”

李醢通过这件事,知道自己的医术比不上扁鹊,就找人行刺扁鹊,并杀了一代名医。

制作中药的用具

05 阳庆和淳于忌

阳庆,是齐国临淄元里人。

相传他学习过黄帝、扁鹊的脉书,能根据病人的面色来诊断疾病,并据此来预判病人的生死。还能判断疑难病症,确定是否可以治疗,还特别擅长讲述药理。

何以见得呢?

汉高后八年,阳庆七十多岁了,家庭比较富裕,但没有子嗣,所以一身医术没法传下去。

不过呢,阳庆见过同郡的一个年轻人淳于忌,觉得他是一块好材料。

阳庆告诉淳于忌说:“你把你之前学过的医书全忘掉,那些都不对。”此后,又把自己所掌握的秘方全部给了淳于忌。

淳于忌学了三年后,给病人看病,预断病人的生死,也能常常准确无误。

徒弟都这么牛,师父阳庆当然不亚于淳于忌。

药柜子

06 医和

景公在位时,晋平公生病了,向秦国寻求名医。景公派了一名叫和的医生去给平公看病。

医生观察病情之后说:“这病没法治了。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亲近女色,所患之病就如同蛊惑一样。”

“这种病不是饮食造成的,也不是神鬼导致的,是因为沉迷女色而丧失心志。良臣将要死亡,天命也无法保佑。”医和接着说道。

平公听完之后,急切地问道:“难道不能亲近女子吗?”

“不是不能亲近,而是要有节制,不能过度,一旦过度,就应当休止,否则就会引起病患。”医和回答道。

然后,和接着说了一堆医学理论,主要关于是六邪致病方面的。实际上,景公的病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肾亏、肾虚。

医和看完平公的病之后,出来告诉了赵武。

电视剧《赵氏孤儿》中出现的赵武,就是历史上晋国的丞相。

赵氏孤儿京东¥73购买已下架

赵武问了一句:“你刚才说良臣将死,天命不佑,在晋国谁称得上良臣?”

医和回答道:“说的就是您呀。您辅佐晋国八年了,晋国没出过什么乱子,诸侯之间也相安无事,你算得上良臣了。我听说享受着高官厚禄的人,也应当承担着国家重任,一旦国家有灾祸发生,如果不能制止或者改变,那么国家必然会遭祸。现如今,国君因没有节制而到了患病的地步,肯定是不能再图谋国事了,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灾祸呢?你要是无法改变这一切,就难了。”

赵武听完,似乎找到了知音,心想一个医生还能懂得治国的道理,接着问道:“医生能治国家的病吗?”

“上等的医生是可以治国的,次一点可以治疗病人,这本来就是医生的职责所在呀。”医和答道。

“那晋平公还能活多久?”赵武问。

“如果诸侯都服晋公,最多可以活上三年,如果不服从,顶多不超过十年,超过了这个限度,就是晋国的灾难。”医和不知道如何做出这样的判断。

赵武听完后,直接给医和点了一个赞,说道:“良医呀。”

并让人送了一份厚礼让医和回秦国去了。

这一年,赵武果然死了,晋国各诸侯纷纷反叛。又过了十年,晋平公也死掉了。

一切如医和所预料的一样。

你说为什么这个医生除了能治病,还能对政事这么了解?

还真他娘的是个人才!!!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一般都在秦国,或者与统一后的秦王朝有关。扁鹊本来是郑国人,后来到了秦国。

春秋文物

为什么这些名医都喜欢到秦国去?

“秦王有病,名医破痈溃痤,得车一乘。所治愈下,而所得越多。”

《庄子》

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秦王如果生了病,像破除脓疮、把溃烂的疖子去除这样的小病,医生治好了,就可以获得车辆一乘。治疗的部位越低下,所获得的诊金就越丰厚。

虽然《庄子》有讥讽某些医生的意味,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很多名医留在了秦国,所以才会出现,晋国国君生病,向秦国求助的场景。#神医#

始皇帝与山东豪杰东渡日本之事

九十年代上海市一组粮油米面蛋奶股票国库券等票证老照片

一个小偷令人唏嘘的一生

老照片记录的1978年的广州

清朝及之前的海南黎族人是什么样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代神医扁鹊,一生悬壶济世,最后却不得善终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医人·古人医在心》苏拯

在我国古代,有着许多医生,他们不仅医术高明,而且颇有医德,深受人民百姓的敬仰。而诸如华佗、李时珍这样的“神医”,更是对我国医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例如华佗发明的五禽戏;而李时珍走遍天下,耗费几十年的时间写出来的医学巨典《本草纲目》,其中更是记录了多种药草的药效以及使用方法,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图1

而除了这些神医之外,在我国古代的战国时期,更是有着这样的一位存在,虽然人们对他所知似乎不多,但只要听到他的名字,就可以下意识的将他与“神医”这个称号联系在一起,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扁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医学家扁鹊的一生,都经历了些什么。

扁鹊的青年时期

关于扁鹊的具体出生时间,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关于扁鹊的记载从他的青年时间开始,那时扁鹊在一个贵族的宾馆里面当主管,认识了一位名为长桑君的神医,扁鹊认为他是一位奇人,加上长桑君经常来到宾馆,一来二去之下,在扁鹊的恭敬对待之下,长桑君便收了扁鹊为徒。

图2

拜师之后,扁鹊得到了长桑君的真传,开始学习医术。渐渐的,扁鹊也掌握了一定的医术,并且能够开始给人问诊,而在这个过程中,善于总结经验的扁鹊也开始改进自己的医术,掌握了许多的治疗方法,医术也日益精湛起来。

后来,长桑君年老之后,又将自己珍藏多年医方传给了扁鹊,于是扁鹊开始巡诊列国,帮助有需要的人医治。

据说当时在赵国妇女很受社会的重视,于是扁鹊便在赵国做一名“带下医”,也就是今天的妇科医生的意思。

图3

到了周朝都城洛阳的时候,因为老人在当地十分受到敬重,于是扁鹊就做了一名“耳目痹医”,也就是专门看疯科、五官科的医生。来到咸阳之后,因为小孩子在当地很受爱护,于是扁鹊又做了一名“小儿医”,专门给小孩子问诊。

而扁鹊这一周游,就是十几年过去,在这十几年间,扁鹊走遍天下诸国,过着济世救人的生活,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和欢迎,从此扁鹊的名声也开始名扬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扁鹊原名姓姬,名缓,而扁鹊这个名字,正是因为在这期间他周游列国,以自己的艺术高明冠绝天下,因此被人们以“扁鹊”名字来称呼。而“扁鹊”,乃是上古黄帝时代的一位名医,由此可见扁鹊的艺术之高明。

图4

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

关于扁鹊的生平,相信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他与蔡桓公的故事了。据说是在公元前357年,已经出师的扁鹊被蔡桓公接见,没想到扁鹊看到蔡桓公以后,也没有经过把脉等步骤,就推断出蔡桓公的皮肤可能有点问题,需要马上医治。但蔡桓公并没有相信扁鹊说的话,于是扁鹊只能放弃帮他医治的打算。

过了十几天之后,扁鹊又拜见了蔡桓公,这次他看到蔡桓公之后,便跟他说他的病已经侵入到了肌肤当中,需要及时的医治,但是蔡桓公依然没有相信扁鹊说的话。

又过了十天,蔡桓公又见到扁鹊,这次扁鹊对他说,他的病已经侵入到了肠胃当中,再不治疗的话就来不及了,但是蔡桓公依然没有听取扁鹊的意见。

图5

后来有一次,蔡桓公远远的就看见扁鹊,扁鹊却没有前来拜见他,而是马上掉头而去,便派人去询问扁鹊缘由。

扁鹊将之前跟蔡桓公说的话再说了一遍,最后对来人说,蔡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已经没有医治的能力了。说完之后,扁鹊便离开了这个国家,蔡桓公也很快病逝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典故——病入膏肓的故事。

扁鹊与秦武王的故事

除了蔡桓公之外,扁鹊周游列国期间,也给很多国家的君王都看过病,因此也留下了许多的经典的故事。

图6

而据说有一天,扁鹊去拜访秦武王,秦武王知道扁鹊的医术十分高明,于是就想试探一下他。

秦武王让扁鹊给自己看病,并且希望他能够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法。秦武王还说,身边的大臣有的说自己的病是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如果治不好,可能还会导致耳聋眼瞎,因此需要非常小心。

没想到,秦武王把这些话告诉扁鹊之后,扁鹊大为不满,还把用来给秦武王治病的银针扔到一边。接着他对秦武王说,如果国君现实和不懂得医术的人讨论治病,然后又跟懂医术的人一起商量怎么治病,不仅干扰了我的治疗,如果国君治理国家也是这样的话,恐怕会将秦国带入非常危险的境地当中。

图7

原来,秦武王是和武士们在进行举鼎比赛,不小心伤了腰部,疼痛不已,太医医治也没有什么成效,听闻扁鹊来到了秦国,所以才派人请扁鹊前来给他医治。

扁鹊给秦武王按了几下脉搏,还在他的腰间推拿了几下。经过了扁鹊的治疗,秦武王的疾病果然好了不少,事后,扁鹊还给秦武王开了一副药,喝了之后病症很快就消失了,秦武王也更加重用扁鹊。

但当时秦武王的太医见扁鹊居然能够轻易的将秦武王的病治好,于是便担心自己的地位即将不保,便派了两个刺客去刺杀扁鹊。好在被扁鹊的弟子发现,逃过了一劫,于是扁鹊开始连夜逃离,但最终还是在半路被人刺杀了,遗憾离世。

图8

结语:

回看扁鹊的一生,虽然我们不清楚他的生平,但扁鹊的为人无疑是和他的医术相挂钩的,要不然也不会被人们称作“扁鹊”,要知道这个称谓,在当时就是神医的意思。而扁鹊最后被人刺杀,也印证了那句天妒英才的道理,令人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