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是诞生在原始社会,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诊治疾病等的一门学科,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宝藏。中医是我国古代人民与身体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长时间的理论知识积累,直到如今都是被纳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
在我国历史上更是名医辈出,除了给蔡恒公医病的扁鹊、为关羽刮骨疗伤的华佗,尝百草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还有一个被称为“药王”的孙思邈。孙思邈作为一名医者,一生都在济世救人,他不仅仅是生活了两个朝代将近142年的长寿之人,更是一个悬壶济世、有着妙手丹心的老药师。他一生救人,临终前也是为了后人让弟子毁掉了一个“养生秘方”。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中医,他生于西魏时期,当时的社会门阀林立,战乱不断。社会动乱,受苦的都是百姓。孙思邈出生在这个时代,从小就身体不好,因为治病家里也是雪上加霜,这让天资聪颖的孙思邈从小就有了学医的志向。
中医要从小学起,而七八岁的时候是接触中医的最好年纪。这让孙思邈很小的时候就找到了终生的目标,并为之开始努力。他七岁的时候每天就能背诵一千多字,当时人称他为“神童”。到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他已经对医学小有造诣。当时年纪轻轻的孙思邈已经在京城中外有了一些名气,有很多人都来找他治疗。
孙思邈不仅苦心钻研医学,还全面接收儒家、道家、佛家等各个方面的书籍,可以说是个学富五车的学者。而知识渊博头脑聪明的孙思邈当时看清了社会的动乱和勾心斗角的朝局,同时又受到道家、儒家思想的影响,就放弃了仕途的道路,决定离开家乡,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在隐居的十几年里,他潜心研究医学,把前辈扁鹊、华佗、仲景等各个名医的著作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让自己的医术又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在这十几年里,他还为居所附近的百姓治疗各种疾病,把书上看到的灵活运用到了临床实践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以致于当时的人都称他为“神医”、“药王”。
但是孙思邈不看重名利,对于朝廷的受官多次推辞,不管在哪里,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人治病。从不参与政治有关的任何活动,从古至今,一心为了治病救人悬壶济世的人少之又少,但孙思邈却能秉承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济世之心坚持一生,毫不动摇,为此他也深受别人尊敬。
养生长寿至142岁,临终前毁掉秘方
还记得华佗发明的五禽戏吗?最开始他也是为了强身健体而从五种动物身上学来的动作,直到现在还被人当作像健身一样为了减肥或者锻炼身体而做的运动。我们平时说的养生,大多的方法也都是中医式的,调理身体、养护身体,都离不开我们传统的方法。
而孙思邈作为一名“药王”,自然也是深知养身健体之法的。因为在历史上,孙思邈出名的不仅仅是他的医术,还有就是他的长寿,他经历了两个朝代,从隋朝到唐朝,一共活了142年。从小时候羸弱不堪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活到百岁不聋不瞎的健硕长寿之人。
孙思邈也有着自己的长寿之法,他擅长内科,对摄生、食疗、针灸、预防和炼丹术等都有所研究,同时对药物的知识和针灸术也有很深的造诣。
并且对于这些学识都能够学以致用,他自己就是很好的例子。他长期练习内功,并且特别注重养生,提出了心态要保持平衡、戒骄戒躁、饮食节制、气血畅通等很多养生法。但一生注重养生的他,却在临终前对弟子千叮咛万嘱咐的,一定要他们毁掉一个“养生秘方”,这又是为何呢?
这个孙思邈要求毁掉的“养生秘方”,其实是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开的一个药方,叫做“五石散”。五石散是用来治疗伤寒等病症的,主要成分有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等药石。其实从这方面看这个药方似乎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后来这个方子流传到了三国时期一个叫何宴的药师的手中。
这个何宴当时是曹操的女婿,因为一些原因,将用来治疗寒症的“五石散”,加了一些其他的药石,改成了慢性毒药。这种慢性毒药不仅能够治疗寒症,还能够使身体发热,皮肤发烫变得细腻,精神也会振奋起来。但是很容易让人产生幻觉,失去控制力,服用多了就会上瘾。
而“五石散”同时还是“春药”的药方,对人体危害很大但在当时却相当风靡,甚至被误认为“养生秘方”。
这个“五石散”的流传让一生为救人的孙思邈很是心惊,但当时的药方已经流传到了各个地方,不知道这个药方有毒素的人很有可能会因此失去生命。孙思邈为了“及时止损”,只能和弟子一起行遍各地,传播改良后的“五石散”的危害,毕竟,在那个“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的时代,唯一的媒介就是口口相传。
不过五石散被广为流传的时候,孙思邈已经一百多岁了,即使身体还算健壮,但毕竟流传太广,直到孙思邈142岁临终前,还在叮嘱弟子,一定要将这个害人的药方毁掉。就像是传说中愚公移山那样,经过几代弟子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五石散的危害,终于在孙思邈过世百年后,五石散的药方彻底被销毁,孙思邈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了千千万万个百姓的性命!
古代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医,像扁鹊秦越人,华佗,皇甫谧等等,他们都是当时那个时代的神医,他们大多都没有入朝为官,去做太医,而是在民间为人们看病,研究医药事业,撰写书籍。
当太医虽然体面,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医学界的水平和地位,但是为皇家人看病,有时候整不好是要掉脑袋的,拉帮结派,官场尔虞我诈那一套自然也少不了太医。
1. 扁鹊之死
扁鹊之名,如今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以说是代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界最高水平,他如果想当个太医的话,那自然是受欢迎之至。当时他来到秦国,正好碰上秦武王得病,宫里的太医都束手无策,于是就有人请了扁鹊来。
然而其中的一个太医嫉妒扁鹊医术高明,竟然派刺客将他杀害,神医已死,秦武王无人能救,最后病重而亡。太史公也曾对此发言,说男人不论才能如何,只要进了朝廷做官,势必会被排挤,尤其是扁鹊这样的人才,更是招人嫉恨。
估计扁鹊也是因为厌烦官场的套路,因此游历各国,只是因为他的名声太大,医术高明,这才惹来嫉恨。
2. 华佗之死
华佗的医术自然也没得说,有起死回生的能力。他发明了麻药和五禽戏,为当时深受病痛折磨的人提供了便利,他的徒弟因为练五禽戏活到了一百多岁。他给关羽治过病,给周泰治过病,还有曹操,华佗给曹操扎了银针,对他的头痛症效果很好,曹操想根治这个毛病,华佗便告诉他,要上麻药,然后做开颅手术。
这种先进稀奇的方法触怒了多疑的曹操,将华佗视为刺客,将其杀死。给皇家看病动辄生死,如果不为名利,怕是没人会想去给皇家做太医。
3.药王孙思邈
唐朝的孙思邈在民间为民看病,吸取前辈们的经验,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坚决不到朝廷去做太医,朝廷势强,他只好将自己的徒弟推荐出去。孙思邈一生修炼自己的本领,清心寡淡,活到了142岁,他有什么长寿秘方吗?
世卫组织认为健康长寿与几大因素有相关性:
遗传因素占15%,社会环境因素占10%,生活环境占7%,医疗条件占8%,个人生活方式占60%,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个人生活方式。
“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
孙思邈幼年多病,总要去看医生,汤药不断,家里贫穷,他的病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他还晚年著书立说,学医术,脑子也使用过度,怎么看都不像是要长寿的样子,但正是这样的他活出了常人不能及的长度。
甚至连唐太宗见到孙思邈,都认为古代传说中的神仙羡门是存在的。
孙思邈提倡少食长寿,辟谷养生,且终生贯彻这一理念,有现代研究也证明:限食是唯一可以肯定助于延年益寿的。
古书中也有言,吃多了的人有几大坏处,大、小便次数增多,容易困倦多睡,还易消化不良,头晕眼花,容易疲惫,体质下降,肥胖等等
马永兴的书作中也有点明:
“限食延长寿命是抗衰老研究中几乎唯一且可重复的结论。”
明星们大多是为了上镜瘦身而节食,只吃芝麻大点的东西,其实节食不仅能令人瘦,还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人长寿,减少衰老,所以我们时常看到明星们上镜又瘦又漂亮,还有些年龄较大的明星看起来与她的年龄完全不匹配,都以为是她们整容或者用各种高科技保养产品,其实节食和运动是非常重要的渠道。
所以你还有什么理由不节食吗?
孙思邈还有养生十法,啬神,调气,多运动散步,按摩等等,人要戒骄戒躁,学会安静去倾听外界,用自己的方法去调节帮助体内的气息运转,使它更加顺畅流通。
让人舒服的事情,比如躺着不锻炼,吃多点,大鱼大肉等等这些谁都能做,谁也想做,正是那些麻烦又痛苦的事情少有人去做,而正是这些人往往能够长寿。
参考文献:
《现代衰老学》《东谷赘言》
古时候较为著名的神医,药王孙思邈、华佗、扁鹊,有不少人,但是说起最长寿的神医,就只有孙思邈了。
孙思邈出生于南北朝的西魏年间,而在唐高宗的时候逝世,亲眼见证了好几个王朝的兴衰,活了141岁。在人均寿命三十岁左右的古代,孙思邈堪称是不得了的高寿之人,西魏之后先是北周,接着才是隋朝,而唐高宗永淳年的时候,唐朝已经开国几十年。
孙思邈以医药之术名闻后世,还提出了医德之论,认为大医精诚。不过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孙思邈的主职是道士,号妙应真人,精通炼丹术,还炼成过“金丹”。当然,不是秦始皇和汉武帝心心念念的长生不老药,而是结束冷兵器时代的火药。
古时候医道不分家,基本上修道的人都有几手江湖郎中的本事,而孙思邈则是由道转医,治病活人无数之余,也炼丹问道。
古代道士炼丹从来不管能不能吃,什么东西都往里面放,炼成的金丹和重金属聚合物没什么分别。不少人的下场是“自撰一良方,服之,卒”,吃丹药而死的人不知凡几。孙思邈作为神医,当然知道生死有命的道理,可不会像沉迷炼丹长生,他在炼丹过程中优化了火药配比,推动了火药的发展。
古时候的神医都较为长寿,扁鹊活了97岁,华佗如果不是因为得罪曹操的话,按照他发明的五禽戏,说不准能和孙思邈较量下寿数。中医的理念就是养生,作为中医祖师的孙思邈、扁鹊等人,对于养生之道深有心得。
孙思邈还曾留下过一份“秘方”,《养生歌》,诠释他对长寿养生的理解。古时候劬劳心力而早逝的人数不胜数,诸葛亮就是因为殚精竭虑,作为刘备的“萧何”,还兼任了韩信、张良的工作,导致自己身体亏空,于是星落五丈原,倘若假以年月,未尝不能实现汉室三兴之事。
现代人心力耗损也非常严重,熬夜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对于身体相当不利,与养生的理念相背离。如果科学养生,晚年才不至于遭到各种疾病的困扰折磨。古代中医有不少独到之处,但是因为种种缘故,不少传承都已经遗落,像华佗的《青囊卷》就因曹操的缘故失落无考,实在可惜。
孙思邈的“秘方”,理念就是爱惜身命,养护精神,以达到享受天年的目的。
你认为养生能延年益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