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immunization
校园科技节活动方案
本届科技节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科学教育和科学实践活动,旨在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1
初中语文学科组
一、活动主题:阅读科幻小说,打开文学视野
二、活动内容及方式
(一)科幻小说推介(手抄报)(所有同学都交)
推介我喜欢的一本科幻小说,以8K素描纸,制作手抄报。
(二)真情演绎(音频或视频)(每班不少于10份,多交多加分)(时长不少于3分钟)
1.诗朗诵(古诗词或现代诗词)
2.文章朗诵(可以是片段节选)
3.名剧名篇配音(给视频配音或解说)
4.其他方式演绎经典,如评书、演讲、相声、舞蹈、器乐、话剧等形式(来不及表演也可以先做剧本或者预案)
三、评奖方式
(一)根据上交作品数量及质量,评出一等奖10%,二等奖30%,三等奖60%。
(二)由年级组和学校全体语文教师总体评价,颁发个人和班级奖。
(三)择优在年级及全校科技节展示,并通过美篇宣传展示。
四、活动时间
(一)4月中旬到5月10日之间完成制作,上交到各班语文教师。
(二)5月10日之后一周教师集体组织评奖,并择优辅导完善,准备展示。
根据年级组或学校科技节时间展示并颁奖。
2
高中语文学科组
一、活动概述
为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精神,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的要求,通过科学传播大赛的方式组织广大学生开展科学传播活动,挖掘和培养科普创作人才,促进科普资源的创作、开发,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增强学生科技文化创造活力,实现科技与艺术的跨界结合。
二、项目负责人:孔德伟、王煜茹、郭秀峰、辛旭、谢慧
三、项目简介
讲科学故事:个人项目,参考主题为“新中国科学发展的故事”,以学生讲述的形式开展,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讲述一个完整的科学故事,故事应以新中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人或事为主要内容。
科幻作品征文:个人项目,科幻故事是以想象力为核心,以当代前沿科学技术发展和理论研究为基础,通过文学艺术的方法或形式,去表达你对未来世界的理解与愿望,故事具备想象力、科学性、思想性、文学性。
四、具体要求及范围
(一)讲科学故事
1.比赛时长不超过5分钟,比赛语言为中文。
2.比赛时间:4月18日—5月10日
(二)科幻作品征文
1.征文字数:2000字以内。
2.比赛时间:2022年5月10日前上交到语文组相关教师处。
3.上交作品为电子文稿,题目黑体3号,正文宋体4号字。
五、奖励办法
1.各项目按照不同组别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颁发证书。
2.评选优秀组织奖并颁发证书。
3
初中数学学科组
一、活动概述
引导学生查阅近年来我国及世界科技领域在数学学科的促进下的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果,促进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广泛涉猎和学习,提高学生的科普文章阅读能力,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感受数学对科技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二、活动时间:4月18日--5月10日
三、活动对象:初中全体学生
四、活动内容
1.比赛要求
(1)内容要求:以“数学与科技”为主题,选材要新颖、健康,着重注意手抄报的版面设计,图文并茂,版面整洁,字迹清晰,突出创新意识。
(2)形式要求:手抄报统一用A4白纸。
(3)手抄报文字内容不能用铅笔书写,不得为印刷品。
2.参赛形式:
(1)以班为单位进行参赛,人人参与、个个动手;
(2)所有参赛作品于5月10日前提交到各年级数学备课组长处,由延庆三中数学学科组所有教师共同组成评委团进行评比,最终结果将在择期进行公布。
3.版面要求:
(1)手抄报必须包含报头、插图和文字等三部分,报头下面须注明班级和编者等;报纸内容分不能贴着纸的边框;
(2)版面制作均使用手抄文字和手绘插图,不能有任何粘贴;
(3)版面制作用笔不准使用铅笔
4.评比规则:
(1)只对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的符合主题的作品进行评比;
(2)评比标准:
字迹工整,版面设计要新颖,有创新性;
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突出主题,没有科学性错误;
栏目丰富,文章流畅,图片文字要合理排版;
5.比赛奖项设立:一等奖4人,二等奖8人,优秀奖12人
4
高中数学学科组
一、项目负责人:全体高中数学教师
二、项目简介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难点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立体几何模型,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及立体感,让学生真正理解立体几何图形的结构,培养学生数学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高中数学的立体几何学习做好铺垫。
三、具体要求
在规定的时间,发放参赛的立体几何模型示意图,8支参赛队同时开始进行模型制作,分别记录每队的完成时间(不能晚于规定结束时间,按照用时长短进行分数折合)。由三个年级的所有数学老师对每队的模型质量进行打分(打分按照等级制进行)。最终成绩由每队的完成时间和教师打分进行综合成绩核算排名。
四、参与的学生范围
高一、高二年级的代表队,共8队(每班1队,每队4人)
五、活动时间:4月18日-5月15日
六、奖项设计
获奖比例100%,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分年级评奖(一等奖共2队,二等奖共2队,三等奖共4队)
5
初中英语学科组
一、活动概述
根据延庆三中科技节总体部署,初中英语组结合学科特点,认真领悟英语课程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为了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积极筹划科技节活动。同时,在活动中充分贯彻了整合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以及实效性原则。
二、项目负责人:全体初中英语教师
三、活动内容
1.科技节主题系列实用文写作。
(1)邀请信(2)通知(3)留言条(4)道歉信(5)自荐信(6)申请信
2.讲好科学家的故事。
(1)My Hero 主题手抄报
(2)制作PPT
四、活动时间:4月18日-5月16日
五、奖励办法
各项目按照不同组别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颁发证书。
6
高中英语学科组
一、活动概述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教育,普及科学知识,贯彻科技创新思想,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体现科技教育和英语学科教育的有机融合,延庆三中高中英语举行科技活动月,旨增进学生的科学观念和创新意识。
二、项目负责人:
王志芳、胡颖、赵虔丽
三、活动内容
1.英文科普手抄报:利用教室室外展板,进行科技类英语手抄报展示,用英语普及科技知识。
2.科技类阅读:进行科技类时文阅读,了解最新科技、科学题材。
四、具体要求及范围
(一)英文科普手抄报
1.语言为英文,参考主题包括最新科技或优秀科学家。
2.比赛时间:4月18日-5月16日
3.上交手抄报,择优展示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颁发证书。
(二)科技类阅读
梳理科技类时文,学生完成相关阅读任务。留存阅读文本电子版。
供稿:石泽北
编辑:孟祥跃
审核:杨红霞 闫卫国
创造生长 幸福三中
「来源: |陈老师实验室 ID:sssxrk」
往期推荐
小学科技节项目精选
小学科技节方案精选
(一)、沙包定投
(1)、材料:自制50克沙包一个(内装细沙或米粒等小颗粒轻物),自制一个仿古投掷器(不可购买成品), 使用材料不限,制作方法不限。
(2)、制作方法:可用橡皮筋、弹簧、重物作为动力自制仿古投掷器,投掷杆轴心到投掷杆顶端长度不超出70厘米,并有发射机关,采用拉绳、手扳、脚踩等方法使其发射。
(3)、比赛方式:参赛队员限2名。比赛时把沙包放置在投掷器上,给投掷器上力,调整投掷器角度,释放动力或发射机关,让沙包向15米远地面靶心射出。以沙包第一落地点记成绩。
(4)、注意事项:
场地设置(见图):以靶心为圆心,半径为1、2、3、4米的圆,分值分别以圆心为1米圆内计100—90分,1—2米圆内计89—80分,2—3米圆内计79—70分,3—4米圆内计69—60分。发射线距靶心为15米。成绩评定:沙包正常降落到以靶心为圆心,半径为4米的圆内(即有效区域)记为有效成绩。以沙包第一次落地点计算比赛成绩,沙包降落到有效区域以外,成绩均记为50分,未发射者成绩为0分。比赛进行两轮,取最高记录为最终成绩。发射操作过程应由参赛选手完成,家长不得动手参与,否则成绩无效。
(5)、探究方向:投掷器产生力的大小以及发射角度,探究古代人创造投掷器的过程。
(6)、限定条件:自制仿古投掷器,不能超出古代投掷器构造特点(杠杆原理、支点为转动轴),只能采用50克重的沙包。不合乎条件者不能得奖。
(二)、电动遥控飞机绕标赛
1、竞赛场地:见附图
2、竞赛内容:参赛选手操纵模型依次完成各飞行科目。允许参赛选手跟随模型操纵。每轮模型依次完成各飞行科目所得分之和为该轮比赛成绩。
3、竞赛器材由个人选定,机高、机长、机宽不得超过60厘米。
4、具体细则:
(1)、每轮比赛参赛选手进场准备时间为 1 分钟,飞行比赛时间为 3 分钟。模型起飞即为正式飞行并开始计时,模型着陆终止计时。
(2)、飞行科目顺序、要求及计分:
起飞悬停——模型自基地起飞垂直上升到平视高度,悬停约3秒,完成得 20 分。
穿圈——成功穿越直径 80厘米的圆环得50分
绕杆——模型绕杆一圈50 分。
穿圈——返回途中穿过圆环得50分。
安全着陆——直升机返回基地:①着陆在直径25 厘米圆圈内得 50 分;②着陆在直径 60 厘米圆圈内得 30 分;③着陆在直径 60 厘米圈外的基地内得 10 分,基地面积 1.5 米×1.5 米。着陆压线按低分值计分。
(3)、参赛选手须按飞行科目顺序完成,放弃的动作不能补做。
(4)、判罚:飞行过程中模型触地复飞 1 次扣 10 分;模型的着陆必须是一次完成,在着陆区外触地再进着陆区内着陆,成绩计算为着陆区外。在着陆区内触地再停在着陆区外,成绩计算为着陆区外。模型着陆时侧翻,不记着陆分;模型飞行途中着陆或模型坠落在地该轮飞行终止。
(5)、比赛进行两轮,取一轮成绩高的为选手最终成绩,最高成绩分数相同,以另一轮成绩确定名次,再相同,以用时短者为优胜。
(三)和谐美妙的声音
具体规则:
(1)参赛同学利用生活用品或废弃物,根据物体发声原理,自己设计和制作发声乐器,请参加的同学完成乐器制作,并选定参赛曲目开始练习,
(2)每件发声乐器需要上交200-500字的文字稿设计说明,(要求:用A4纸打印,在纸张上方表明年级、班级、姓名,最好配图),交至音乐组,逾期视为弃权。
(3)科技节比赛当天,各班利用所制作的环保乐器,进行现场演奏,能有小乐队展示更好。
评价标准:以发声器的音色、音准、表演的精彩性、乐曲的和谐优美和发声器设计制作的精巧性、创新性为评价指标,由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共同评分。
制作乐器、发声器的参考材料
玻璃器皿、钢管钢片、PVC管、瓷片、瓷器、硬纸壳、杯子、碗、塑料制品等。
(四)、魔方校园吉尼斯挑战赛
1、每班限报3人。
2、魔方为标准三阶魔方,六个面都要还原。
3、比赛为单轮计时赛。
4、参加比赛的学生自备魔方,3人参加需要准备3个魔方。
5、参赛魔方的打乱,由其他班级的参赛同学打乱,即每个级部尾数班给一班打乱,一班给二班打乱,依次类推进行。
(五)、水路两栖车创意赛
1、要求:
(1)、3v电机一个,5号南孚电池2节(不得用充电电池),电池自备
(2)、提前制作完成,现场只进行竞速比赛。
(3)、改装后小车总长30厘米以内,宽度25厘米以内,高度20厘米以内,车身必须张贴标签(班级、姓名)
2、竞速比赛过程
两栖车经过第一阶段的水平轨道和第二阶段的倾斜加速轨道,进入第三阶段的水槽轨道,航行到达终点。
3、竞赛注意事项:
(1)参赛队员到指定场地检录(点名),按先后顺序排队参赛,三次点名不到者视为放弃比赛资格,成绩记录为零。
(2)两栖车在起点须自然释放,不得借助其他外力,出现违规(小车起跑时选手人力推动、小车放置点超过规定位置即赛道30厘米处画线、)成绩加10秒(处罚)
(3)出现两栖车在起点停止不动者,取消比赛,成绩记为30秒。
(4)两栖车卡在赛道内,只有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计时不停,第二次仍然失败,结束比赛,成绩记为30秒。
(5)两栖车行进过程中不得碰触车体,触碰一次加时10秒。
(6)比赛过程中车体散架或破损不能继续比赛时,选手退场,比赛结束,成绩记为30秒。
(7)总时间超过30秒则比赛结束,选手退场,成绩记为30秒。
4、两栖车竞速赛赛道图(赛道宽度均为25厘米)
(六)航海模型竞速赛
“极光”2.4G电动遥控双体快艇、“自由号”电动遥控游艇绕标赛
1、比赛场地:3m×10m竞赛用的水池。
2、比赛内容:各参赛选手现场制作模型,选手成绩根据模型通过规定圈数所用时间来判定。
3、比赛器材:比赛所用器材仅限于“极光”2.4G电动遥控双体快艇、“自由号”电动遥控游艇
4、具体细则:
(1)、赛前编组,每组2—3名运动员,按序进行竞赛。
(2)、航行时间以5圈为准。裁判员用倒计时5、4、3、2、1开始,口令宣布开始比赛,提前触及启航线的模型将被记犯规扣罚一圈,裁判员分别告知运动员圈数,随后裁判长即以注意,航行圈数(或时间)到,宣告航行竞赛结速。时间结束后未能完成的圈数不计入总圈数之内。
(3)、竞赛进行2轮,以两轮成绩之和为最终成绩。
(4)、模型绕错标后,允许其在不妨碍其它参赛模型的情况下重新绕标。否则此圈不计成绩。
(5)、允许快速模型从慢速模型的两侧超越,被超越的慢速模型不得通过改变方向阻碍快速模型航行,同样快速模型在超越慢速模型时不得阻碍慢速模型航行。
(七)、家庭亲子遥控车趣味障碍接力赛
1、项目描述:
本项目是由参赛学生及其家长共同参与完成的互动趣味比赛,赛道障碍将被命名为各式特色名称,名称是以现在学生和家长之间常见的矛盾或沟通障碍为命名基础(如“爸爸脾气不好”“儿子贪玩自律性差”等等),意在通过家庭成员配合,一起冲破这些家庭沟通隔阂,让家庭成员发现彼此在各自角色上的优缺点,互相理解,增进感情。比赛得分高者名次列前。
2、竞赛场地
(1)本赛事在20米×20米的平面进行,中间有最高点铅直高度为20厘米,桥长为155厘米,桥面宽为30厘米的三联拱桥一个(拱桥用用纸板、泡沫制作),其它没有规定赛道。
(2)障碍设置会根据现场附加名称展示栏,展示栏内容针对选手的障碍命名可随时更换。展示栏一式双份摆放于场地之上,两个展示栏之间组成闸门,车辆按照操作者身份的不同,限定穿越闸门的方向。满足穿越要求者视为穿越成功。
(3)参赛车辆:不限制
3、比赛说明:
(1)参赛家庭为两人,每人必须穿越桥面、桥洞各一次,闸门穿越次数不限;
(2)准备:参赛选手须提供好赛道命名资料,A4大小打印纸,字体大且清晰。一个闸门共由4张A4纸张组成,2张由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命名,2张由家长自身存在的问题命名。每张纸后面粘贴双面胶备用,不允许提前将纸张背对背粘贴成为一体,本操作需现场由裁判完成。若需要穿越多个闸门,可准备多份命名材料。
(3)比赛:场地两端分为起点和终点,首先由家长操控车辆由起点出发,完成所有障碍穿越后交个参赛学生,学生完成穿越后通过终点即完成比赛。
4、竞赛规则
根据每组情况,将一个或多个闸门随机摆放至场地之上。组成闸门的2个标志物间距不大于30cm,桥与闸门、闸门与闸门之间间隔不小于100cm。
注意穿越闸门的方向。家长控制车辆,必须正面穿越由“家长自身存在的问题”命名的闸门口;学生控制车辆,必须正面穿越由“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命名的闸门口;寓意父母与孩子都从自身找问题,都从自身做改变,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竞赛总时长5分钟。家长和学生双方都必须完成过桥面、穿越桥洞、穿越至少一个闸门等三个规定动作,成绩方可有效。每提前1秒钟总分加1分;每多穿越1个闸门总分加10分(例如,除规定穿越的闸门外,家长穿越B闸门一次加10分,学生穿越闸门一次再加10分;家长或学生第二次及多次穿越B闸门不加分)。
超过5分钟后,车辆必须停止。如果尚未到达终点,则总分减去临近一次穿越的分值。寓意尚未完成改变,仍须努力。(例如父亲驾车成功穿越B闸门,正朝向C闸门进发,时间截止。那么此时B闸门分值不计入总分。)
(八)、环保创意车直线距离挑战赛
1、项目描述
(1)、自行设计制作环保创意车,以橡筋蓄能释放能量转换为动力的自走车,让车连续在释放能量的状况下行驶至得分区。
(2)、竞赛场地
平整地面上设置长3米、宽1.2米的长方形赛道, 赛道以起跑线垂直向前设置有各段距离得分数值区域。橡筋动力车发车区为长0.6米、宽1.2米水平面。详见附图。
2、竞赛器材及要求
(1)制作车辆模型材料要体现环保,最好是废旧物品。材料限用:KT 板、饮料瓶、纸箱、A4纸、旧画报、自行车辐条、大头针、图钉、铁丝、牙签、透明胶带、双面胶带、橡筋。可在以上范围内自由选择使用。
(2)车辆模型结构不作限制,必须有车底盘、车壳和两个以上车轮,车辆的长、宽、高尺寸均不得超过30厘米。
(3)车辆外表必须自行美化、着色。
3、竞赛细则
(1)A科目
裁判员就以下4个项目进行评定:图纸绘制整洁规范;模型制作精良外形美观;车辆模型结构合理;材料环保设计创新;每项5分,满分20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其余3个分数的平均值为第一项得分。
(2) B科目:
直线距离赛进行2轮,每轮2分钟。2分钟内有2次试车调试机会,第3次为正式比赛行驶,亦可放弃试车直接比赛。参赛学生手持车辆在发车区将所有车轮贴于赛道停驶等待,裁判发出“开始”口令后,车辆从起跑线后发车(发车前车头不得越过起跑线),计时从发令“开始”到赛车停止运动为止,计时精确到0.01秒。运动员成绩根据车辆前轮接触点的分值区域进行判定。车前轮压线向高分值记录(含单轮) 。
4、成绩录取
(1)对模型外观及设计进行打分:制作精良外形美观;车辆模型结构合理;材料环保设计创新
(2)取直线距离赛两轮中较好一轮成绩行驶成绩。
(3)以两项成绩之和为最终成绩并评定名次,分数高者列前。如成绩相同,则以行驶成绩评定名次,分数高者列前。
5、判罚
发生以下情况时,该轮成绩无效:
(1)发车时车辆车轮没有贴于赛道,有一个或多个车轮离开赛道表面。
(2)行驶中运动员接触赛车、运动员脚踏入发车区和赛道。
(3)车辆驶出赛道边线。
(4)车辆行驶中和停止时翻车、掉落零部件。
「来源: |陈老师实验室 ID:sssxrk」
本方案选自梅屿学校(小学部)
一、活动目的:
为全面深入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21-2035)》精神,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发现和培养各类科技后备人才,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贯彻落实建设节约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二、活动主题:创新·创想·创作
三、活动内容:
本届校科技节主要内容包括两大主题板块(4个比赛项目),分别为:科普论坛板块和科普赛事板块。分现场竞赛类和作品征集类,现场竞赛类包括趣味实验脱口秀、气球动力小车挑战和铁丝陀螺;作品征集类为发明创意设计模型。
四、活动事项:
注:1.报名截止时间为第2周周三(9月8日)。
2.班级报名人数不限,根据报名人数,参赛时间和地点可能会做调整。
五、活动项目及要求:
(一)科普论坛板块
项目名称:小学生趣味实验脱口秀
1.参加对象:全校4-6年级在籍在读学生。
2.比赛要求:内容必须是演讲者亲身参与的原创趣味科学小实验,具体内容不限,但必须健康向上,符合科学规律,不触犯政策法规,不违反社会道德规范。脱口秀内容需要呈现实验的过程性、趣味性,登台表演限定1-2人合作完成,时间控制在4分钟以内。
(二)科普赛事板块
项目一:气球动力小车挑战
1.参赛对象:全校4-6年级在籍在读学生。每支队伍可由2-3人组成。
2.材料要求:组委会为每位参赛选手统一提供制作材料,不允许携带其他器材参加比赛。提供材料包括:硬纸1盒、气球1个、轮子4个、连接轴2个、吸管2根、胶水1个、胶带1个、剪刀1把。
3.比赛规则:
参赛选手须在40分钟内,使用组委会统一提供材料现场设计制作一辆小车,以气球驱动小车,跑得最远者为优胜者。
参赛选手分别站在指定的区域进行比赛。每名参赛选手可行驶2次,模型出手即为正式比赛。跑出去的小车由本人拣取。
选手必须在指定区域内发车,小车不能越线。小车驶离发车线后,选手不得触摸小车。违反规则的,成绩视为无效,并计作一次行驶。
比赛以距离远近为胜负标准,距离的测量应从小车停止后的最近点量至发车线或发车线的延长线,测量线应与发车线或其延长线垂直。
每位选手行驶两次,以两次行驶中最好一轮成绩为选手成绩。如成绩相同,则看另一轮成绩,成绩好的名次列前。
项目二:铁丝陀螺
1.参赛对象:全校4-6年级在籍在读学生。
2.比赛规则:
现场制作时间:40分钟
①每位选手共3次测试机会,取最高一次成绩为参赛成绩;
②从计时0点开始计时至陀螺停止旋转,单次时间长者成绩高;
③计时0点前选手有30秒准备时间,最后10秒进入倒计时,计时0点陀螺必须处于旋转状态,超时启动者成绩无效;
④计时过程中不可触碰陀螺,也不允许以任何方式给陀螺提供额外动力;
⑤现场制作结束后,参赛选手必须将陀螺交至裁判处,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⑥所有选手必须在指定区域测试,测试过程中陀螺若旋转或者掉落离开测试区域,计时立即终断。
3. 材料要求:由组委会统一提供镀锌铁丝,具体规格——直径:1.2mm,长度:20cm,制作工具不限制、需自备,不得转借,现场制作,独立完成,样式不限。
项目三:“智力七巧板”组合与分解个人赛
1.参加对象:2-4年级学生
2.比赛规则:
(1)竞赛形式:以试卷形式进行 、竞赛时间均为 120 分钟。
(2)评分标准:规定题目以答题、分解、组合图形的准确性为准,创新命题以新颖性、创造性、社会性及作品制作的质量、色彩背景运用的恰当性、文字表现作品理念的准确性为依据,满分 100 分。
(3)竞赛工具:1-8 副智力七巧板、专用画板、彩色水彩笔、铅笔、橡皮等,(学生自备),规定纸张由主办方提供。
项目四:发明创意设计模型评比(作品创意征集)
1.参加对象:全校在读小学生,要求每个作品可由1-2名学生合作完成。
2.参赛流程:选手先将自己的发明创意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详细说明,完成征集表格(详见附件2),评委老师根据作品的可行性、实用性、创新性评出一、二、三等奖,择优推荐参与学区科技节比赛,参加学区比赛的方案需要制作出实物模型,且比赛现场须选手亲自介绍、与评委互动交流等。
六、评奖:
本次科技节将根据参赛选手成绩评出一、二、三等奖。
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2021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