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养老护理员的锦旗,红日养老院护理得人心 锦旗表扬信家属表心意

浏览:4702   发布时间: 2022年06月16日

广东四选手参加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听听他们的故事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通讯员 莫冠婷 宣力

12月4日至6日,由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2支参赛队的128位选手参赛。

据悉,广东省共有4选手参加全国大赛。这4名选手平均年龄32岁,最年轻的选手出生于1996年;2人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1人中专学历,体现了养老护理员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经过3天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的激烈角逐,最终,广州市老人院马俊荣获二等奖,揭阳市聚龙湾护理院郑晓晖、河源友佳老年康复有限公司黄惠敏荣获三等奖,佛山市顺德区善耆养老院余俊健获优胜奖。广东省民政厅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

广东省民政厅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

广东省代表队4名选手参加全国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分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优胜奖1名,省民政厅获优秀组织奖

广州市老人院马俊

“这次大赛实现了技能增值和自我价值‘双提升’”

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灵活的现场反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广州市老人院慈恩区护理班长、25岁的“95后”养老护理员马俊在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上荣获二等奖。从市赛、省赛、国赛一路走来,马俊虽然非科班出身,但却对养老护理员职业信念更加笃定,他认为这次大赛实现了技能增值和自我价值的“双提升”:“参加此次大赛不仅提升了专业护理能力,也让我对养老护理行业更加认同,希望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2017年,受在民政系统工作的父母影响,本是一名西餐厨师的马俊毅然辞去了工作,转行做起了养老护理员。刚入职时,看着养老护理员帮助高龄体弱、失能失智的老人喂饭冲凉、翻身拍背、清理大小便,马俊感到彷徨迷茫:“这样的工作,自己能承受得住吗?”

凭借“既然选择入行,就要做到最好”的决心,马俊在完成每天工作后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相关知识,一年后他考取了国家养老护理员中级资格证书,成为深耕护理一线的行家里手,将一份平淡的工作做出了“色彩”。

广州市老人院马俊

“很多人不愿意从事养老服务工作,觉得脏苦累,过了试用期就离开了。”但在马俊看来,这是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我小时候,爸妈就教我要多为老年人做事。来到广州市老人院工作后,当我做的事情得到老人的认可,他们把我当做家人一样,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让我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要做好养老护理员,不能只停留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层面,更应该怀着同理心,主动走进老人的心里,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体贴温暖。”

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决赛考核涉及50多项养老护理实操技能,每位选手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在赛前集训冲刺阶段,马俊和广东其他选手“组团”认真备战,大家一边训练一边录像,之后通过反复观看录像总结经验,“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但要按照严格的标准完成各项操作,还要体现出人文关怀,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回放录像看看自己在一些细节处理上是不是有更好、更节省时间的方式”;同时,选手们还担任对方的“老人模特”,帮助队友查漏补缺。

“每次比赛都让人成长。通过这次比赛,我学到了很多,也发现自己在知识上还有很多不足。”马俊希望未来不断提升自己、挑战自己:“我要继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理论知识,坚持走好养老护理这条路,争取早日考上高级护理员和技师证。”

揭阳市聚龙湾护理院郑晓晖

“只要老人需要我,我愿意一直做下去”

郑晓辉是揭阳市聚龙湾护理院养护部副主任。自2002年7月从揭阳卫校毕业后,十九年来一直从事护理工作。2016年8月,她进入揭阳市聚龙湾护理院工作,始终坚守“以为天下老人尽孝道为己任”的工作理念。

刚入职时,面对护理工作的脏和累,以及家属不理解和指责,工作压力让郑晓辉想过放弃。后来,郑晓辉学会调整心态:“护理行业能帮助有需要的人,能抢救病人、帮助老人,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这一信念是支撑我坚持下去的原因。”

揭阳市聚龙湾护理院郑晓晖

“护理热情暖人心,情深似海铭记心”“精心护理、胜似亲人”……聚龙湾护理院走廊墙上挂着多面老人家属送给郑晓辉和她护理团队的锦旗。其中一面是患有认知障碍的陈奶奶家属送来的,也是郑晓辉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案例。2018年,入住护理院的陈奶奶自己不慎摔倒,工作人员立即将她送医院治疗,手术后陈奶奶情况稳定。出院后,郑晓辉和同事每天上下午都坚持陪伴陈奶奶进行康复训练,3个月后,陈奶奶可以自行走路。看到陈奶奶情况好转,家属从原来的不满变得充满感激。“能让患者康复,得到家属的理解和认可,是我们从业者最大的心愿。”郑晓辉欣慰地说。

在郑晓辉看来,作为一名护理员,除了专业技术过关,更需要有耐心、爱心、责任心,要把老人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只要老人需要我,我愿意一直做下去。”

河源友佳老年康复有限公司黄惠敏

“要把养老服务做好,必须满注‘四心’”

“这次比赛题目包含在机构、社区、居家的场景下,进行护理协助下的吸痰、床上翻身训练、为老人穿脱足踝矫形器这三个操作,需要根据老人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疾病阶段给予护理,这也让我思考,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如何根据老人的不同状况进行更精准的护理?”参加国赛让黄惠敏受益匪浅,“这次大赛让我学到了不同维度、充满人文关怀、以老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这次获奖,除了我们自身努力外,也离不开近一个月来省级专家的精准指导,非常感谢他们的倾囊相授!”

黄惠敏从事护理工作已有13个年头。2008年护理专业毕业后,成为医养结合医院老年病区的一名护士;2019年入职河源友佳老年康复有限公司从事养老护理工作,除了在一线为老人提供临床服务外,她还担任护理部主任,负责养老院护理质量管理、培训员工、主管业务发展,为老年人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黄惠敏以扎实的护理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赢得了老人和同事们的认可和尊敬。

河源友佳老年康复有限公司黄惠敏

在护理一线,工作忙、压力大,黄惠敏有过凌晨两三点才下班,也有被服务对象和家属不理解的时候,但她始终很坚定,在工作中不断磨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只要老人有需要,我就坚持为他们服务。”在黄惠敏看来:“要把养老服务做好,养老护理员必须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同情心,满注‘四心’作为职业素养修炼,要具备扎实的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才能为老人提供更高质量、更贴心的服务。”

随着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黄惠敏和同事也感受到不断提升的职业荣誉感,同时她不断吸收各地先进的护理技术、提升自身能力,用行动诠释着一名养老护理员的朴素情怀:“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我的事业追求。在实践中,我们也与优质的养老策划管理企业合作,在输送专业人才、加强与专业学校合作、深化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养老照料护理水平,助力当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应有贡献。”

佛山市顺德区善耆养老院余俊健

“养老服务业急需更多优秀年轻人加入”

参加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让余俊健“大开眼界”:“见识到了全国最高的养老技术水平,接触到全国各地的护理技能高手。看到护理工作中优美且省力的动作,温暖且动听的沟通语言,好记且有趣的宣教顺口溜……这对于提升养老护理行业的专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他认为,养老服务在老龄化趋势下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这次大赛吸引了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参加,这对于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养老服务行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因看好养老服务这个“朝阳产业”,2017年,余俊健尝试到养老机构从事养老护理服务;此前,他是一名在家庭和养老领域服务了7年的社工。“既然选择这个行业,就会坚持走下去。”

佛山市顺德区善耆养老院余俊健

入职佛山市顺德区善耆养老院后,余俊健先是服务自理区老人,一年后被调入记忆照护中心,和其他十几名同事负责照顾60多名失智老人。在余俊健看来“这是向困难发起挑战”。曾经在协助一位失智老人洗澡时被老人咬了一口,疤痕如今仍留在左手拇指上;有老人洗澡时大小便失禁……在服务失智老人时,余俊健碰到很多不寻常的事情,后来,余俊健对他们多了一分理解:“我一直深深记住一句话:他们不是故意的,他们是控制不住自己,所以才需要我们照顾。这种被需要的感觉,也是我选择这个行业的动力来源。”

“养老护理看似简单,越深入越觉得不容易。比如给老人喂饭,就要考虑老人的身体、食物营养、口腔清洁等问题。”余俊健认为,“照顾老人需要很细心,也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技能配合,包括生活照料、康复、社工、心理、营养支持、护理,慢性病康复。”

广东:全面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

据悉,近年来,广东不断加大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加快全省养老服务行业技能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

加大政策支持扶持力度方面,2019年以来,先后出台施行《广东省养老服务条例》《广东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若干措施》等法规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支持各类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推动院校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定向培养等方式吸引学生就读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举办养老服务类职业院校;扩大居家养老日常护理技能培训规模,2020年至2022年全省每年培训4万名、3年累计培训12万名养老护理员及养老管理人员。此外,对优秀人才在居住落户、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方面,2012年起,持续实施养老护理员培训“双千计划”,通过送教上门等形式每年为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免费培训2000名养老护理人员。今年以来全省培训养老护理员9.5万人次。全省共有126所各类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在校生超过10万人。

大力提升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助推“南粤家政”工程方面,省民政厅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制定并发布了居家养老照护、老年人失智照护、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老年人日常康复应用等培训课程标准及培训项目技能提升补贴标准。实施免费技能提升培训的企业、机构及自费参加培训(自学)的从业人员可申领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技能提升补贴。同时,按照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结合广东省第一届“南粤家政”技能大赛,组织全省养老服务机构全员参与,通过培训和竞赛活动,提升全省养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较好推动了城乡区域养老服务的均衡发展。

此外,2021年起,省民政厅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还在全省认定了第一批50家广东省“南粤家政”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进一步推动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

红日养老院护理得人心 锦旗表扬信家属表心意

在这个互联资讯时代,快字当头,手动点赞,分分钟成千上万,然而在养老领域却仍然流行慢传统,写一封表扬信,制作一面锦旗,依然是家属们表达浓烈感情之物的信物。

以“家文化“为服务核心的上海红日养老集团,仅在2018年,集团旗下各红日养老院共收到养老院长者和家属送的表扬锦旗114面,手写表扬感谢信40封。

这些锦旗和表扬信背后有着多少感人故事呢?

65岁的朱爷爷,因突发脑梗导致半边瘫痪,近乎失语,在经历了康复医院、雇佣一对一的天价保姆后,无任何好转迹象,一家人痛苦不堪。被送到红日养老院二十多天后,不但能缓慢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且在护理人员每天定时按摩推拿,简单对话交流练习和科学的循序渐进的走路训练帮助下,他能从轮椅上站起来,自己扶着扶手走路了。家属们见此,欣喜之余以表扬信表达感激之情。

现已逐步康复的潘爷爷,入院前就卧床,大小便必用尿布,同时患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右股骨颈骨折术后一月,在家时为保姆一对一护理但没有效果。2018年3月坐轮椅入院,入院检查时发现老人双腹股沟红肿溃烂,有浓臭味。入院当天护理员接手后,就耐心认真地进行护理和清创,去除异味。经过一周清创、护理,老人双侧腹股沟明显好转,后来老人能运用助行器行走。长者的家属亲自上门送锦旗以表谢意!

还有一位2013年就入院92岁的奶奶, 因发热,于2018年4月29日送第十人民医院就医,诊断为肺炎。住院一周后于返回养老院体检时,发现老人背部压疮一个,整个创面红肿、有较多渗出液。医护部立即制定了压疮护理计划,经过一个多月的专业护理和细心照料,压疮痊愈。家属得知后送锦旗到养老院表示感谢。

原本就体弱多病的温奶奶今年已87岁高龄,在食堂工作的李师傅得知她的情况,常为长者留一碗米汤水,帮助她养胃,李师傅亲自为长者们特制的糖醋排骨味美肉香,容易咀嚼和消化,温姓长者特意写了感谢信送给李师傅,以表达所有入住长者们的感激之情。

众所周知,养老院的工作事无巨细,尤其一线贴身服务更是令入住长者有所“感”的考验人的工作,极富挑战!然而在红日集团旗下各红日养老院,秉承“关爱自己的眼睛一样关爱长者”的红日人,从上至下都“急老人之所急,老人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每一位长者都是像自己家人长辈一般去用爱心融合专业来认真照顾着,如此而获得家属们的认可,的确非常令人欣慰,老人们家属的感谢也是对红日养老院运营管理的专业服务水平和“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经营理念的肯定。

感谢信、锦旗虽然传统,但这种通过一字一句来表达子女对养老机构解决后顾之忧的感激,极大地促进养老业的发展。

(岳崎)

来源:北国网

纸短情长!点赞养老护理员,一波表扬信、锦旗温暖而至

春天来临,疫情终将会退散,在疫情肆虐时,谁也不能够置身事外。防控疫情极为重要,老人的守护更为重要。

疫情期间,清檬仍有在京的护理员坚守岗位,精心陪护老人。者为老人和家属提供了莫大的支持和安慰。对于正在服务中的客户,无论是居家服务、还是驿站托管和养老机构的服务,清檬都做到了严防严控,谨慎周密,确保环境洁净,老人和护理员安全。

清檬视长者如亲人,疫情期间默默奉献坚守一线为长者服务。用爱的付出换取长者的健康幸福,替社会分忧,帮子女尽孝,用爱的牺牲守护着老人,因此收获了广大客户的点赞和高度好评,锦旗、微信表扬信、奖状,尽素寄情,纸短情长,一封封饱含深情的的信件是老人和家属们对清檬在服务工作中的肯定,是对过往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家住黄西社区的何先生,对于他来说,2020年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春天。

86岁的母亲闫女士,在德胜街道新北社区养老驿站进行短期托管;疫情来得突然,而岳父的病来得更突然,87岁的岳父因为有心梗住进了安贞医院;二月中旬,他接到驿站的通知,所有驿站老人托管到期,全部要接回家居家照料。接二连三的突发事件让夫妻二人只能抱头痛哭。

年迈的父亲需要专门一个人陪床,年幼的女儿还未开学,老妈接回家没有保姆,妻子上班该怎么办?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场生死考验。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德胜街道市民服务中心打来了求助电话。接到他的电话,市民服务中心、清檬养老服务公司的领导紧急商议:合同延期签署,老人留站照护。

心终于放下,一家人也绽开了笑容,疫情还未结束,何先生给街道办事处市民服务中心送来了一面锦旗,他说,从未想到,在2020年的春天,政府成为了他最坚实的依靠。

表扬信:

清檬养老公司的各位工作人员你们好,我是你们客户俞女士的女儿。我母亲是一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了解此类病情的人都知道照顾这样的老人是有都有多么的麻烦。在我们全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我和贵公司联系,你们非常快的派来了护理员黄淑丽。从刚开始老人得不接受,又打又骂时不时的各种折腾,我们都觉得小黄可能坚持不了太久。但是黄淑丽还是继续的坚持下来了。我知道她能坚持下来不光凭借着责任心,这里还有爱心和细心。她对老人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有时候我们做儿女的都自愧不如。她用她的耐心爱心一点点地让老人接受她,甚至依赖她。近期因为我父亲也生病,家里只能由小黄一人照顾老太太,白天晚上都休息不好,但是小黄没一点抱怨,还总是让我们不要担心,给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总说岁月静好,其实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黄淑丽就是替我们全家负重前行的人。非常感谢她,也要感谢清檬养老公司培养了怎么优秀的员工。

在此疫情的时候不能当面表达我的谢意,只能通过微信表达感谢了,再一次说声谢谢。

王女士

2020.3.12

每份付出终会有回报,养老护理员是一份专业性很强并且还要充满爱心的职业,是一份体现热情和亲情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无论她们面对着怎样的偏见和不解,总有一些人默默坚持下来,用她们勤奋的双手,托起老人们的希望;用她们纤瘦的脊梁,支撑老人们的步履。

清檬照护部就涌现了不少优秀的护理员,她们有爱、有担当,不怕脏、不怕苦,以天使般的信念坚守在养老护理服务一线,用自己那朴实的行动感染和激励着我们向养老事业的大道上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