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气多血之经歌诀,中草药经验歌诀

浏览:2565   发布时间: 2022年08月04日

中草药经验歌诀

大地生草木,性用各不同。

前人相传授,意在概括中。

生毛能消风,黏泥拔毒功;

中空能利水,有刺能排脓;

茎方善发散,骨圆退火红;

叶缺能止痛,蔓藤关节通;

色红主攻瘀,色白清肺宫;

味苦能泻火,味甘可补中;

酸敛涩止血,辛散咸润融。

病魔相烦扰,药到遁无踪。

最是辨形色,妙用自无穷。

采药贵时节,根薯应入冬;

茎叶宜盛夏,花在含苞中;

果实熟未老,核熟方有功。

草药 形色主治

贴地沾泥退肿红,方枝生毛能消风,

尖叶生刺除积痛,枝红肉黄活血通。

中草药经验总结

歌诀

中空草木可治风,叶枝相对治见红,

叶边有刺皆消肿,叶中有浆拔毒功,

毒蛇咬伤就地医,内血面白必戒酒,忍气吞声验内伤.

歌诀解释:

1.草木中空善治风:凡是草木中间见空心的都可以治疗风湿骨痛,如治疗风寒腰腿痛可加一些酒行气活血,一般不认识的药尽量只外用勿内服。

2.叶枝相对治见红:凡是草木叶与枝都是同向对生的即可以外用止血。

3.叶边有刺皆消肿:凡是叶边有毛有刺的即可治疗肌肉红肿疼痛等。

4.叶中有浆可拔毒:凡是叶子经一搓既有粘滑浆液的即可治疗无名肿毒或蛇,蝎,蜂,蜈蚣咬伤等。

5.毒蛇咬伤就地医:凡毒蛇咬伤切勿惊慌失措,拔足狂奔.应冷静地挤或吸出毒汁,然后在原地十米平方范围内即可找到解药(按上面第4点寻找).

6.内血面白必戒酒:凡内伤出血的病人必面白口渴,此时不论服用何药物切忌与酒同服。

以上虽简单几句,可能在危急之时可以自救救人,望同好熟记背好。

7.忍气吞声验内伤:跌打损伤,外伤为轻,内伤为重.一般四肢,肌肉损伤红肿为外伤,那么如何辨别内伤呢:

令伤者深吸一口气如吞东西一样吞落咽喉,然后闭住呼吸到确实憋不住时再呼出,在憋气过程中如自觉伤处犹如针扎样刺痛或刀割样痛,重者则不敢憋气此即为内伤之症.然后辩伤在何脏进行治疗。

采药贵时节,根薯应入冬;果实应初熟;种子老熟用;茎叶宜在夏;花采含苞中;采集要合理,资源永利用。

解表草药路边坡,利湿草药湿地多,清补中药深山谷,通络藤本密林窝。

有毛能止血(如紫珠草),有刺善驱风,肿节治跌打,粘潺(chán)拔毒功,藤茎祛风湿,中空消水肿,花叶能升散,子实专下行,麻辣治蛇咬,芳香功止痛,酸涩可收敛,甘味补气雄,苦寒泻心火,辛辣善温中,咸味软坚好,质重能镇静。

草药歌诀

毛大丁草一枝香,活血行气消腹胀。

八仙拉拉猪殃殃,解毒消肿接骨良。

一枝黄花满山黄,感冒跌打蛇咬伤。

连钱草即活血丹,利尿排石瘀肿散。

清肝明目千里光,清热解毒疖痈散。

利尿排石过路黄,善治疔疮跌打伤,

白果止带还治喘,苎根止血把胎安,

解毒消肿用马兰,痈疖扭挫蜂螫伤。

芳香化湿选佩兰,经闭腹痛效非常。

胃溃疡用仙人掌,行气止痛青木香。

灯笼草治天泡疮,半边莲疗毒蛇伤。

大蓟可治烫火伤,凉血止血有擅长。

小茴理气疗诸疝,散寒和胃止痛良。

肝炎宜服田基黄,肝胆湿热用虎杖。

泻肝火须用龙胆,消疳积宜选爵床。

半枝莲清热除疳,鹿茸草清肺平喘。

凉血降压臭牡丹,清热解暑西瓜霜。

铃茵陈利湿退黄,朝天罐补肾益肝。

南五味和胃消胀,潮涨盐止咳定喘。

红背羊蹄一点红,清热解毒亦消肿。

女菀野蒿一年蓬,清热助消治牙痛。

土牛膝治经闭痛,引药下行小便通。

土荆芥杀钩蛔虫,苦温有毒量适中。

鸟蔹莓叫五爪龙,散瘀解毒消痈肿。

大粪蛆名五谷虫,消积导滞治疔痈。

蛇舌草治阑尾肿,清热解毒将癌攻。

半枝莲治肝硬化,活血化瘀利湿用。

红藤败毒治肠痈,活血消肿经络通。

月季调经月月红,活血消肿花根用。

关节炎用八角枫,散瘀止痛能祛风。

类风癫痫用地龙,清热镇痉熄肝风。

止咳定喘千日红,疏风散热水蜈蚣。

鼻衄止血宜瓦松,排脓消肿用芙蓉。

石苇排石疗尿红,麦冬润肺养阴功。

疔疮疽疖苍耳虫,祛风通络路路通。

预防流感宜贯众,疏肝理气香附崇。

强筋壮骨杜仲用,利胆退黄茵陈功。

南蛇藤乃过山龙,痧胀风湿筋骨痛。

黄毛耳草地蜈蚣,清热除湿解暑中。

忍冬解毒脉络通,半夏止呕痰湿穷。

桔梗止咳亦宽胸,大黄泻下还退肿。

荆芥防风风寒用,银花连翘风热宗.

利湿退黄马蹄金,消食利胆鸡内金。

消肿利水四叶苹,补中益气土人参。

牛筋草清暑养神,女贞子补养肝肾。

祛风利湿觅白英,跌打损伤寻陆英。

蛇莓三叶疔疖平,蛇含五爪风湿灵。

乌药行气疗诸淋,山药补肺益肾精。

小旋花名坭灯芯,泻火凉血治鼻衄。

扶芳藤乃对叶肾,舒筋活络壮腰肾。

外科榔榆疗效灵,妇科益母不虚名。

儿疳蝉蜕和灯芯,夜盲猪肝夜关门。

积雪草与满天星,行气利水疗石淋。

蒲公英和紫地丁,清热解毒痈疽平。

荷叶莲房莲子心,解暑安胎心火平;

竹茹竹沥竹卷心,止呕化痰暑热清。

鸭跖草高热可清,马齿苋泻痢立停。

补肾益精鸡矢藤,肝肾双补菜头肾。

虚汗淋漓花麦肾,腰虚腿疼荔枝肾。

劳倦红白对叶肾,补肾强身治根本。

寒者温之热宜清,虚则补益实泻应。

青草药歌诀

肉质性清凉,有毛便退黄.乳汁多含毒,锯叶破血凉.方骨主疏散,扁骨主胃肠.空心驱风好,

有刺排脓疮,披针叶凉血,心形叶性刚.竹形叶利水,黄花解毒强.辛臭可杀虫,芳香能止痛.

此是一般法,临症要审量.

草药辩性歌

大地草木须辨别,各样性能皆不同.

有毛清风止痛痒,有刺凉血解毒功.枝圆行血入内脏,

茎方疏散淤滞通.中空能通表里气.

软藤横行筋骨中.叶滑粘腻多有毒,奇花异草莫乱撞.

开花颜色要观察,蓝黄赤白紫与红.

黄花散气通积滞,赤花破淤活经络.白花清肺能润燥,

紫花祛淤血中通.红花破积消血肿,

蓝花味苦属寒药,红黄酸涩性主温,赤花味辛性为热,

白花味平降火功.凉利之药生湿地,破积之药产高峰.

中医四小经典:汤头歌诀之十二经脉歌,你还记得多少?

想要学中医,研读古籍、背诵经典,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中医古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要从这医籍浩瀚、内容广博的书林中选择一些经典读物,却非易事。学习中医,除了熟背《药性赋》,《汤头歌诀》也是很多人潜心钻研的读本,今且分享《汤头歌诀》中的十二经脉歌,不知道有没有人背的出啊!

手太阴肺经歌

手太阴肺中焦起,下络大肠胃口行,

上膈属肺从肺系,横从腋下臑内萦,

前干心与心包脉,下肘循臂骨上廉,

遂入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

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交阳明经。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为喘满咳,

膨膨肺胀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

肺所主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结,

臑臂之内前廉痛,为厥或为掌中热,

肩背痛是气有余,小便数欠或汗出,

气虚亦痛溺色变,少气不足以报息。

手阳明大肠经歌

手阳明经大肠脉,次指内侧起商阳,

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两筋中间行,

循臂入肘行臑外,肩髃前廉柱骨傍,

会此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

支从缺盆上入颈,斜贯两颊下齿当,

夹口人中交左右,上夹鼻孔尽迎香。

此经血盛气亦盛,是动齿痛颈亦肿,

是主津液病所生,目黄口干鼽衄动,

喉痹痛在肩前臑,大指次指痛不用。

足阳明胃经歌

足阳明胃鼻頞起,下循鼻外入上齿,

环唇夹口交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

耳前发际至额颅,支循喉咙缺盆入,

下膈属胃络脾宫,直者下乳夹脐中,

支起胃口循腹里,下行直合气街逢,

遂由髀关下膝膑,循胫足跗中指通,

支从中指入大指,厉兑之穴经尽矣。

此经多气复多血,振寒伸欠面颜黑,

病至恶见火与人,忌闻木声心惕惕,

闭户塞牖欲独处,甚则登高弃衣走,

贲响腹胀为骭厥,狂疟温淫及汗出,

鼽衄口喎并唇胗,颈肿喉痹腹水肿,

膺乳膝膑股伏兔,骭外足跗上皆痛。

气盛热在身以前,有余消谷溺黄赤,

不足身以前皆寒,胃中寒而腹胀壅。

足太阴脾经歌

太阴脾起足大指,循指内侧白肉际,

过核骨后内踝前,上腨循胫膝股里,

股内前廉入腹中,属脾络胃上膈通,

夹咽连舌散舌下,支者从胃注心宫。

此经血少而气壮,是动即病舌本强,

食则呕出胃脘痛,心中善噫而腹胀,

得后与气快然衰,脾病身重不能摇,

瘕泄水闭及黄疸,颊心心痛食难消,

强立股膝内多肿,不能卧因胃不和。

手少阴心经歌

手少阴心起心中,下膈直络小肠承,

支者夹咽系目系,直者心系上肺腾,

下腋循臑后廉出,太阴心主之后行,

下肘循臂抵掌后,锐骨之端小指停。

此经少血而多气,是动咽干心痛应,

目黄胁痛渴欲饮,臂臑内痛掌热蒸。

手太阳小肠经歌

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之端起少泽,

循手上腕出踝中,上臂骨出肘内侧,

两筋之间臑后廉,出肩解而绕肩胛,

交肩之上入缺盆,直络心中循嗌咽,

下膈抵胃属小肠,支从缺盆上颈颊,

至目锐眦入耳中,支者别颊复上䪼,

抵鼻至于目内眦,络颧交足太阳接。

嗌痛颔肿头难回,肩似拔兮臑似折,

耳聋目黄肿颊间,是所生病为主液,

颈颔肩臑肘臂痛,此经少气而多血。

足太阳膀胱经歌

足太阳经膀胱脉,目内眦上额交颠,

支者从颠入耳角,直者从颠络脑间,

还出下项循肩膊,夹脊抵腰循膂旋,

络肾正属膀胱腑,一支贯臀入腘传,

一支从膊别贯胛,夹脊循髀合腘行,

贯腨出踝循京骨,小指外侧至阴全。

此经少气而多血,头痛脊痛腰如折,

目似脱兮项似拔,腘如结兮腨如裂,

痔疟狂癫疾并生,鼽衄目黄而泪出,

囟项眦腰尻腘腨,病若动时皆痛彻。

足少阴肾经歌

足肾经脉属少阴,斜从小指趋足心,

出于然骨循内踝,入跟上腨腘内寻,

上股后廉直贯脊,属肾下络膀胱深。

直者从肾贯肝膈,入肺夹舌循喉咙,

支者从肺络心上,注于胸交手厥阴。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病饥不欲食,

咳唾有血喝喝喘,目䀮心悬坐起辄,

善恐如人将捕之,咽肿舌干兼口热,

上气心痛或心烦,黄疸肠澼及痿厥,

脊股后廉之内痛,嗜卧足下热痛彻。

手厥阴心包经歌

手厥阴经心主标,心包下膈络三焦,

起自胸中支出胁,下腋三寸循臑迢,

太阴少阴中间走,入肘下臂两筋超,

行掌心从中指出,支从小指次指交。

是经少气原多血,是动则病手心热,

肘臂挛急腋下肿,甚则支满在胸胁,

心中憺憺时大动,面赤目黄笑不歇,

是主脉所生病者,掌热心烦心痛掣。

手少阳三焦经歌

手少阳经三焦脉,起手小指次指间,

循腕出臂之两骨,贯肘循臑外上肩,

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传,

散络心包两下膈,循属三焦表里联,

支从膻中缺盆出,上项出耳上角颠,

以屈下颊而至䪼,支从耳后入耳缘,

出走耳前交两颊,至目锐眦胆经连。

是经少血还多气,耳聋嗌肿及喉痹,

气所生病汗出多,颊肿痛及目锐眦,

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废及小次指。

足少阳胆经歌

足少阳脉胆之经,起于两目锐眦边,

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前,

至肩却出少阳后,入缺盆中支者分,

耳后入耳耳前走,支别锐眦下大迎。

合手少阴抵于䪼,下加颊车下颈连,

复合缺盆下胸膈,络肝属胆表里萦,

循胁里向气街出,绕毛际入髀厌横,

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季胁过章门,

下合髀厌髀阳外,出膝外廉外辅缘,

下抵绝骨出外踝,循跗入小次指间,

支者别跗入大指,循指岐骨出其端。

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口苦善太息,

心胁疼痛转侧难,足热面尘体无泽,

头痛颔痛锐眦痛,缺盆肿痛亦肿胁,

马刀夹瘿颈腋生,汗出振寒多疟疾,

胸胁髀膝胫绝骨,外踝皆痛及诸节。

足厥阴肝经歌

足厥阴肝脉所终,大指之端毛际丛,

循足跗上上内踝,出太阴后入腘中,

循股入毛绕阴器,上抵小腹夹胃通,

属肝络胆上贯膈,布于胁肋循喉咙,

上入颃颡连目系,出颡会督顶颠逢,

支者后从目系出,下行颊里交环唇,

支者从肝别贯膈,上注于肺乃交宫。

是经血多而气少,腰痛俯仰难为工,

妇少腹肿男㿉疝,嗌干脱色面尘蒙,

胸满呕逆及飧泄,狐疝遗尿或闭癃。

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一向有四大经典之说,虽然是研习中医学术必读的"四大经典",但因其文字古奥,寓理深邃,初学者实难以问津;即使是学过一些中医基本理论的人,对如何进一步学习、钻研这"四大经典",也感棘手。所以有些中医学者认为,首先必须从《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这四部医籍入手。因为这四部医籍,医理浅显易懂,容易掌握和理解,是初学中医最方便、实用的教材,相对于四大经典而言,故有四小经典之称谓。

这是中医师传蒙学经典丛书之一。中医"四小经典"--《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汤头歌诀》乃明清以来中医师传教育的经典教材,其内容浅显易懂,多以歌赋成分,诵之朗朗上口,易于记诵。《中医四小经典表注歌诀易读版》特色在于对中医"四小经典"进行了表格版式创新,抛弃了既往版本单纯文字"堆砌"之弊,以更方便读者阅读。并对文中晦涩难懂之处做了简单注释。适合中医初学者、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更多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有关的考试资讯、历年真题、模拟试题及面授、网络课程等,请关注“中公医考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如侵权请联系中公医考网删除,谢谢)

太极拳之真传秘要歌诀·注解

作者:京城马国兴

时间:2009-08-03

太极拳之真传秘要歌诀

【题名解】

此“太极拳”乃指“三十七式太极拳”而说的,实际上包括世间流传的所有“太极拳拳种”。

而“真传秘诀”包括 :“全体大用秘传歌诀”、“十三字行功歌诀”、“十三字用功歌诀”、“八字法诀(七言八句)”、“虚实诀(七言八句)”、“阴阳诀(七言八句)”、“乱环诀(七言八句)”、“十八在诀(四言十八句)”、“五字经诀(五言二十句)”、“太极拳真传秘法五要诀”,十项内容。

全体大用秘传歌诀

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

斜走单鞭胸膛占,回身提手把着封。

海底捞月亮翅变,挑打软肋不容情。

搂膝拗步斜中找,手挥琵琶穿化精。

贴身靠近横肘上,护胸反打又称雄。

进步搬拦肋下使,如封似闭护正中。

十字手法变不尽,抱虎归山采挒成。

肘底看捶护中手,退行三把倒转肱。

坠身退走扳挽劲,斜飞着法用不空。

海底针要躬身就,扇通臂上托架功。

撇身捶打闪化式,横身前进着法成。

腕中反有闭拿法,云手三进臂上攻。

高探马上拦手刺,左右分脚手要封。

转身蹬脚腹上占,进步栽捶迎面冲。

反身白蛇吐信变,采住敌手取双瞳。

右蹬脚上软肋踹,左右披身伏虎精。

上打正胸肋下用,双锋贯耳着法灵。

左蹬脚踢右蹬式,回身蹬脚膝骨迎。

野马分鬃攻腋下,玉女穿梭四角封。

摇化单臂托手上,左右用法一般同。

单鞭下式顺锋入,金鸡独立占上风。

提膝上打致命处,下伤二足难留情。

十字腿法软骨断,指裆捶下靠为锋。

上步七星架手式,退步胯虎闪正中。

转身摆莲护腿进,弯弓射虎挑打胸。

如封似闭顾盼定,太极合手式完成。

全体大用意为主,体松气固神要凝。

【题名解】

“全体大用”是说明三十七式太极拳拳术招式套路的演练,内中包含着有“体”、有“用”。太极拳的“体”,乃说的是“健顺合之至,太和一气,道也”的攻防机体,及攻防机体的机制秩序;太极拳的“用”,即攻防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基本法则,乃是驭静以动,以静用动,动静互为其根;阴收阳发,阴守阳攻,阴阳迭神其用。体现的是静以制动的“顺随以为进退的四两拨千斤;逆力以为揭献的借力打人”的攻防技术方法。

然而,这三十七式太极拳的攻防招式的实施,存在小成形拳招熟的艺境,中成气、意拳懂劲的艺境,大成神拳神明艺境,三个不同攻防层次的区别。而这 “全体大用诀”, 乃是以小成形拳招熟的攻防功夫艺境之攻防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内容来论述的。虽然每个攻防招式的运用过程之始终,都贯彻落实到“五步、八法十三势”的内容上。五步者:进、退、顾、盼、定;八法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但是,在诠解具体攻防招式的用法上,都要以手法、步法、身法的用法来描述,也只有这种描述方法,才能将“全体大用诀”的具体攻防招式的曲化直发的基本运用方法阐述清楚,太极拳体、用内容论说的明白。兹逐句注解阐释如下:

【注解】

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

太极拳法的修炼、运用的基本法则,乃是“建德体,至道用”,具有健身、技击,功德艺境并行不悖的民族风格、特点。这样在修炼上崇道尚德,尚巧不尚力,可以催僵求柔,改变人的气质;在运用上,顺势借力,以巧劲妙手制胜。故而其拳势攻防生生不已,源源不断,滔滔不绝,内外虚实相须一而贯之。

它的开始式子“揽雀尾”一式中,全凭手臂、步法、身法的顺随变化,蕴藏着掤、捋、挤、按的四个攻防动作,三种技击的方法:捋带,挤法靠发,按法腰攻,都可将对手跌翻以制胜的。这是四正法的起手“揽雀尾”式运用之精华的典型特点:起手便能制胜。

全体大用解 2009-08-04

斜走单鞭胸膛占,回身提手把着封:

按照基本攻防招法运用的方法来理解:如果对方用左手顺步直拳迎胸打来,我急以右手勾挂来手腕部以粘连劲势化解其攻势,同时进左步踏彼中门、以左手立掌击打彼之胸膛,这就是“斜走单鞭胸膛占”的基本用法。如果对方用左手顺步直拳迎面打来,我急以右手上拦对方手腕里侧部位以粘连劲势化解其攻势,同时进左步踏彼中门、以左手立掌击打彼之面门,亦是“单鞭手”的用法。古有:“左右单鞭任意行”的说法,可以知道“单鞭手”法乃左右起手常用的手法之一。是连顾带打以守为攻的反客为主之运用法式。

斜走,乃是“斜行步法”,斜行上步的落脚点为,极为讲究:落脚在彼中门位置,远可发拳掌、近可以靠击、不远不近曲肘攻打,皆可制胜。能见境生情如此变通运用者,谓之“落步有眼”。此是实施“单鞭手”法制胜的根本,正是拳诀:“手打三分脚打七”的精义之体现。

对方顺步左拳击打我胸部而来,我急回左半身用左手反提对方左肘外部位,封住对方进攻之势,即时进右步双手成虎扑式扑击对方左肋胸部位,即可制胜。此招式运用的关键是闪化反提防守、进步变为虎扑攻击一气呵成,具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才得其运用之妙!这就是“回身提手把招封”的“提手上式”中的“上式”所蕴涵的攻法之精义尔。此招法运用之妙,在于“先退而后进”的方法上,是体现“进退”法的灵活运用上。

海底捞月亮翅变,挑打软肋不容情:

海底针式,存在两种基本用法,一是海底捞月的抄对方之腿的用法,一是海底针式的俯肩靠法(又名七寸靠)。

海底捞月式:腰为一身之中枢,腰劲为全身灵活变动的枢纽。在对方运用脚法踢来的瞬间,疾速俯身捞抄对方之来腿,同时上步起另一手变成“白鹤亮翅”的招式,将对方打翻。

海底针式:当对方运用脚法踢来的瞬间,疾速进步、俯身手做捡物状、俯肩靠击对方的胸腹肋部位,即可制胜;如果对方缩步闪过,复进步起手臂挑打彼之软肋不容对方有任何喘息的机会。

挑打软肋是“白鹤亮翅”的用法之一内容,亦可通过手法的微妙变化挑打对方脖颈、胸部、面部等部位以制胜。

亦可采取巧妙硬接对方手臂的方法,攻击彼之软肋以制胜。如:对方以右手拳掌迎头打来,我斜进左步运用左手小臂疾向上迎挑之;在挑架的同时,出右手直拳击打对方的软肋部位,动作疾速敏捷,使对方来不及还手而被击出跌翻了。

搂膝拗步斜中找,手挥琵琶穿化精:

对方运用手法攻击小腹或运用腿法踢来,高不过膝时,急速屈身以手从内向下、向外“搂”之。运用此式搂时要“大搂”。所谓“大搂”,是指出手上护着上身正面和兼顾着膝下的防御法式。在运用搂法的时候,对方亦同时向我胸腹、头面打来,故而不能单纯运用防御脚踢的手法,在运用一手搂迎对方的来势时,要同时发出另一手直奔对方的胸部击去;因为拗步路线是斜上方位的进步法,故而手法要在触及胸部的斜方位中找到对方受击之“脊椎实中”的位置发之必中。因为“斜中找”正击的方法才能使对方容易失去重心,被击跌出以胜之,此是“斜中找”的精华所在。

手挥琵琶,乃是起手反关节的用法,继而实施穿手化解对方的防守反击而运用扑击的方法战胜对手的法式。拳诀云:“好汉怕三穿”,就说的是手挥琵琶穿化精的不撄人之力的穿手之用法巧妙的意思。

如对方以右手向我的正胸打来,我微进左步起双手左手掌在前拍击彼之肘外部,同时右手掌拍击彼之右腕内侧,左右两手掌同时拍击到位,此乃手挥琵琶式反关节的用法,用法要轻灵敏捷,彼必不能化解;如果对方在我双手实施手挥琵琶式的反关节法式已接未触的瞬间,运用松沉右手臂的方法化解,同时左手掌击我面门而来,我就势顺势在微进左步左手下按彼之右肘弯,右手上穿起直接扑击对方的面门,彼受此穿掌的扑击必跌翻而败矣!此穿掌的巧妙用法,乃是采用不招不架,就打一下的方法,故曰:“穿化精”以喻之。之所以能连续实施以制胜,实际上在于步法的及时调整进步到位是根本的原因。

贴身靠近横肘上,护胸反打又称雄:

攻防手法的实施,极为讲究 “手为头外门,肘为内二门,肩为内三门”的三门连击用法的;故知,三门的手、肘、肩虽然是三个门户、三道防线,同时又是出奇制胜的三支奇兵。拳诀云:“远拳近肘贴身靠”,“远了拳击,近了靠跌,不远不近,肘打膝冲”,这是运用三门法、三支奇兵攻防的基本法式。也就是说当我进攻到对方的二门内或对方进攻到我的二门内,就要运用肘击的方法胜之;当我进攻到对方的三门内或对方进攻到我的三门内,就要及时的运用胯、肩、腹肋的靠击法胜之。

例如:当我运用双手捋住对方的手和臂运用捋法时,对方乘我捋带之劲势,进步俯肩向我胸部击,他的劲势是直线向前的,或者说是“竖劲,”我运用屈肘左右横击的方法,乃是采取横线运行的横劲,使对方所来的竖劲落空,又遭到我的横劲的击打,其必败矣!这在太极拳把法中占了一个“肘”字。

护中反打是说的运用肘法和拳法相互变化的复合用法。此法和横肘运用方法迥然不同。例如:我右手和对方右手接触,以左手从右手腕下拨迎对方的右手碗里侧,同时进步以右肘尖向对方胸部冲顶击打,对方必用左手推按我的肘部掩护,此时我用左手从自己肘后摘拿对方左手腕,同时右肘稍微里合以右手反背捶劈砸对方面门;或左手由自己右手臂上出搬压对方左手腕,同时右手臂稍微抽撤下旋,右手以右肘尖为轴心急甩右拳作圈形,有自己胸前翻出,向对方面门劈砸进击。

上述这两种基本接手进肘护中反打又称为雄打法式,即英雄打的法式。

进步搬拦肋下使,如封似闭护正中:

对方右掌顺步奔我胸部正中击来,我急进左步起左手下搬其右肘,对方微撤右身化解的同时起左手攻打我面门,我疾起左手上拦其左手臂外侧,同时乘机出右手向其左肋下进击,在进右手的同时,要上右步与手取得一致行动;如果对方以左手顺步来攻时,我就急进右步起右手下搬其左肘,对方微撤左身化解的同时起右手攻打我面门,我疾起右手上拦其右手臂外侧,同时乘机出左手向其右肋下进击,在进左手的同时,要上左步与手取得一致行动。这就是“进步搬拦肋下使”的基本法式。

如封似闭式乃是保护正中门不受对方侵犯的拳势。其用法是:当我右手的肘部或腕部被对方左拦住时,要及时出左手,从右肘底部直向右手腕部接应,取掩拨的式子,这样可以救出被封拦的右肘或手腕,右手便可乘机反掌拍击对方的脸面,如果对手出右手来遮拦,我右手就势下挂其手腕,复起左手正掌拍击对方的脸面以胜之。如封似闭式的护中的意思,就是保护自己的中门和肘弯部位,不让对方占位抢得先机的法式,这是常用的攻防技术法式。

十字手法变不尽,抱虎归山采挒成:

双手小臂交叉胸前、手心向着自己脸面的架式,名曰:“十字手法”。然而,各种方位的双手小臂十字交叉的方法,都可以称为“十字手法”。可以说太极拳的种种攻防手法,全都可以由各种双手十字交叉的法式中“交接替手”的方法中变化出来,故曰:“攻防手法十字变,十字变化无穷尽”。简单的说,十字手法不外是双手一开一合的变化;然而开有开的法则,合有合的法则,开合有秩序法度;就其用法不外是一顾一进击的法式,体现的是“顾打同时”,才是运用的至妙的所在。进与顾同时,顾与打同时,所谓“整齐化一”者,此也!进顾打不可有快慢,是为均匀,不然在实施时就要出现措手不及的可能而落败了。

如进步法:当对方顺步直拳攻击我头面而来,我以十字手法上架拦截,旋转身法一手采捋对方手腕一手击打对方面门,即可胜之;当对方顺步直拳攻击我头面而来,我以十字手法上架拦截,旋转身法一手采捋对方肘弯一手曲肘击打对方胸腹,即可胜之;当对方顺步直拳攻击我头面而来,我以十字手法上架拦截,旋转身法一手采捋对方肘弯一手下垂以肩靠法击打对方胸腹,亦可可胜之;当对方顺步直拳攻击我头面而来,我以十字手法上架拦截,撤步旋转身法一手采捋对方手腕一手反掌击打对方面门,亦可胜之。

如撤步法:当对方顺步直拳攻击我头面而来,我以十字手法上架拦截,撤步旋转身法一手采捋对方手腕一手反掌击打对方面门,亦可胜之;当对方顺步直拳攻击我头面而来,我以十字手法上架拦截,撤步旋转身法一手采捋对方手腕一手曲肘击打对方肘外,亦可胜之;当对方顺步直拳攻击我头面而来,我以十字手法上架拦截,撤步旋转身法一手采捋对方手腕一手旋转到对方后背处击打对方后背当心同时进一足下拦用足后跟后踢其足踝处,其必跌仆在地,亦可胜之。此名“剪打、剪摔”,古歌诀说:“仙人背后把人伤”即此样用法。

由上所述,可知“十字手法变不尽”句的精旨妙谛了。此条与进步七星合而观之,妙趣横生矣!

“抱虎归山”在太极拳法十三势劲别中占“採、挒”二字。採、就是摘取的意思,拳法中分为“上摘下採”,即向上者为摘法;向下者为採法。诀言:“採在十指”,说明运用下採的的方法,乃是运用手指向下迅速的抓捋的方法,可使对方跌仆在地!採法的运用,是使对方向自己身体的左右侧跌仆。

当运用右手下採法採捋对方右手腕,对方有回夺之势,则就势进步起左手展肱骨用左手小指侧挒打对方右手臂的肘弯肱骨部位,则对方必向其身体右侧方跌翻。

诀言:“挒在展肱”。这就说明挒法的运用,在于展开自己的肱骨,以手小指外侧击打对方的肱骨部位,使其向彼之身体左右侧跌翻的法式。所以说“採、挒”乃是相对应的手法。而抱虎归山式的技击用法,内中存在採、挒连续运用的法式,故诀言曰:“抱虎归山採挒成”,此真是说出了“抱虎归山”式的连续技击方法的精妙所在。

肘底看捶护中手,退行三把倒转肱:

肘底看捶存在两个技术概念的意思,一是自己出手,另一之手要成捶看住所出之手的肘部,以备对方拦截侵犯,当对方拦截侵犯时就可以及时运用掩拨摘捋的种种手法救护而取得变化的主动权;一是得势进攻对方的时候,一手看住对方手臂肘头部位,另一手成拳乘机从其肘下进攻击打彼之肋胁部位,即可制胜。

拳诀云:“中节不明全身是空”。上述两方面内容,都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即出手进攻的时候,做好自己防护中节肘头部位的准备;当实施中平手法攻击对方的时候,要“不撄人之力”的看住对方的肘头部位,才能实施从彼肘下这条暗道达到击打对方肋胁部位以制胜的目的。这就是“肘底看捶护中手”句的练用之精旨妙谛。

退行三把倒转肱:乃论说的是连续运用“退”法中取胜的“倒转肱式”的实战运用时的秘诀,这在十三法中占了一个“退”字。亦可以说是“败中取胜”的法式,这是太极拳中有意设计的一种有效地招法,是在时刻的提醒修炼者:不能只有进攻才是制胜的法宝,有计划的以弱示敌,运用假败的手段诱敌深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反败为胜,一是制胜的法宝。

当对方实施进攻手法的拳势凶猛,我自己一手运用不撄人之力的转动自己肱骨之接手引领的法式,另一手假作扑击对方面门的虚势。当对方认为我的拳势软弱可欺,实施劈砸手法进击,我就连续三次同样的运用自己一手运用不撄人之力的转动自己肱骨之接手引领的法式,另一手假作扑击对方面门的虚势,达到诱敌深入骄狂其心而失之戒备,如此退到第三步的时候,正当对方劈砸我前手臂的瞬间,我的后足蹬进另一手用掌扑击对方的面门,其必后仰跌翻而落败矣!这就是“倒转肱式”之用法的基本概念。

然而,在实战运用中,并非连退三步。有时一个缩步、一个卸步,就能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退中进击以制胜的效果。

坠身退走扳挽劲,斜飞着法用不空:

第一句是说明运用“倒转肱式”的退法走化的法式,要运用腰为中枢之松沉的身法退走的法式,手法要运用里搬法的沉肩坠肘的板、挽劲势,才能引领对方前进落空而自己又不失中正安舒的掤劲。如果是运用或左或右腰为中枢之半身的旋转之引领走化的法式,可有两种手法的运用:一是逆缠的里扳手法;一是顺缠的外挽手法。运用这两种旋转的板、挽手法的共同点,就是在实施的过程之始终,运用腰为中枢之松沉的身法,沉肩坠肘的手法,以身法带动手法的掤劲不失,必须是不撄人之力的“靠吃”法式才能达到牵引对方而又不惊动对方的目的,这才给进一步伺机施手用招、施招用手奠定的制胜的基础。这就是“坠身退走板挽劲”句的精旨妙义。

斜飞式,乃是左、右手臂顺步斜横向外展的手法。继前面“坠身退走板挽劲”的引领对方到自己得机得势的位置时,即可运用“斜飞式”的招法战胜对方而不会出现落空的现象。这就是“斜飞招法用不空”句的精旨妙义。

运用“坠身退走板挽劲”的方法创造有利的战机,其接续手段并非“斜飞式”手法的一个法式。如果以七星拳法的概念认识,后续手法就多的很了。如白鹤亮翅的用肘、海底针的靠法、撇身捶的击打、单鞭手的掌法等等,多的数不清。然在实施各种后续手法,全凭对方的变化之势随机而用的法则不变,这就是太极拳施招用手、施招用手的“顺随施招用不空”的精旨妙谛。

海底针要躬身就,扇通臂上托架功:

海底针的招式,乃是运用靠法制胜的的法式。如对方左中平式顺步直拳击我胸部而来,我则起右手臂由上下披对方左手臂里门,俯身肩靠对方胸腹部位以胜之(右手式亦如此法)。这就是“海底针要躬身就”的说法之运用的精旨妙义。诀云:“俯肩一靠破铜墙。”说的就是海底针式妙用的所在。故知海底针式,在十三法中占有一个“靠”字的意义了。

在和对方互相搭接右手臂时,运用先发制人的进法,就是在搭接右手的同时,要迅速地发左手,顺对方的右手臂下向上穿出,并且要用左肘作出接骨斗榫的小臂托架的架势,把对方的小臂托架起来,亮出对方的右肋胸时,急用右立掌(要与左手掌虎口相对的方式)直奔对方胸肋进击,彼必败矣!这就是“扇通臂上托架功”的说法之精旨妙义!

撇身捶打闪化式,横身前进着法成:

如果对手对方以靠吃拿闪化(即不撄人之力的极快的转动)的方式向我侧身来攻击时,我就运用不招不架的横身撇身捶的招法向对方胸肋部位进击,每有招法突然之对方意想不到的制胜效果,这就是“撇身捶打闪化式”句的精义。

如果对方将我的撇身捶式的攻击闪过化解,而又向我侧身进击,我就进步横身运用撇身捶的法式再向对方胸肋部位进击,亦能取得制胜的效果。这就是连续实施同一招法的进攻手段,术语曰之:“打一打二不二法门”的法式。这就是“横身前进着法成”句的精义。

腕中反有闭拿法,云手三进臂上攻:

手法攻防变化技术中存在拿法和闭拿法的分别。闭拿法,就是如何破坏对方拿法的方法。然在闭拿法中存在:打破法、反拿破拿法两种方法。

打破法:我的右手腕,被对方右手捋住的时候,就要急用左手,把对方捋住我手的右手,用力按住;同时坠身下拉对方的手,让对方身体向前俯弯,这时就把我被捋住的右手腕夺出,同时向上反出即刻奔向对方的颏下托起,在夺反右腕时,要用左手紧按住对方的右手腕,才是闭拿法的关键。

如腕中反拿闭拿法:我的右手腕,被对方右手捋住的时候,我即时松开自己的劲势,反叼拿对方的右手腕或小臂,使对方不得变化;同时左手实施攻击手段,击打对方的肋胁、脸面,即可取得胜利。

云手三进臂上攻:当对方运用顺步右直拳击打我面门而来,我急进左步起右手挑拦,同时起左手从对方的右手臂下向上穿出,并用左肩直抵对方对方右腋下,把对方右臂稍微抗起时,疾速用肩靠劲势反抖,我左手同时向外横拨,彼必败矣!注意此手法,力点位置在反抖劲势的运用上。

云手三进撩阴打:当对方运用顺步右直拳击打我面门而来,我急进左步起右手挑拦,同时起左手从对方的右手臂下向上穿出,并用左肩直抵对方对方右腋下,左小臂将对方右臂架起,同时右手臂下回旋以掌心撩打对方下阴部位,即可取胜。

此两个变手法式,都是因为:右手先进架其右手腕,复进左手挑其右手臂,三进肩靠抖击或右手撩阴,所以名曰云手三进法。故而,云手在太极十三字中,占了一个进字。

高探马上拦手刺,左右分脚手要封:

高探马式,就是左手上拦手、右手顺缠(反之亦然)的刺咽扎喉的“拦打”手法。此手法快捷无比,自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制胜效果。

如果对方顺步左直拳向我面门击打而来,我即进左步起右手上拦化解其攻势,同时运用左手顺缠掌(手心向上)迅速相对饭的咽喉、面部直刺。

如果对方顺步右直拳向我面门击打而来,我即进右步起左手上拦化解其攻势,同时运用右手顺缠掌(手心向上)迅速相对饭的咽喉、面部直刺。这就是“高探马上拦手刺”的精旨妙谛。

分脚,有踢脚和蹬脚的分别,踢脚运用脚尖部位;蹬脚运用脚跟掌的部位;侧身蹬脚运用脚外沿边棱部位。正身踢脚、蹬脚有左右踢脚、蹬脚、十字蹬脚的区别;还有高级用法的转身蹬脚。其区别在上面手法运用的方法上,基本上分为里裹手的左右蹬脚和外裹手的十字蹬脚用法。踢脚以脚尖部位、蹬脚基本上以脚掌根部位踢击、蹬踏对方的膝、腹、肋胁等部位为主。踢脚、蹬脚在实战中具有极大的威力和制胜效果,是下盘攻防基本技术功夫。

我要运用脚法踢、蹬对方的肋胁、腹部的时候,必须先运用拦、裹、掀、劈、捋、分等种种防守手法将对方的手控制住是方可实施;这样可以防止我的腿被对方利用而导致失败的现象发生。诀言:“两手相加敌扰攘,无心思到下盘伤。”这就是“左右分脚手要封”句的“手要封”的精义。

太极拳全体大用解 2009-08-07

十字腿法软骨断,指裆捶下靠为锋:

十字腿,顾名思义,就是上面运用双手式的开手势,下面运用脚法的蹬、踢动作拦截或蹬踢对方膝盖、膝下明骨、软骨部位,达到拦截或攻击制胜的效果。从“十字腿发软骨断”的句意来理解,可以看出十字腿法的威力了,故运用时要格外精心,才不被对方所损伤,亦不损伤对方!

指裆捶、海底针的运用方法中,出了击打对方下阴、小腹部位的用法;还有借势用势的靠法蕴藏在其中。而所用的靠法,就有“俯肩七寸靠,侧身肩侧靠、肩后靠,下势腹肋靠,大法背折靠”等数种之多。

如我以右手指裆捶法攻击对手,在对方运用右手採捋我的右手臂瞬间,就势借势进步运用右俯肩靠法胜之;如果对方运用左手外採捋我的右手臂的手法,我就势进左步运用左肩靠彼之胸腹以胜之;对方运用右手採捋我的右手臂往其右边捋带的劲势较大瞬间,就势借势进步运用右肩侧肩靠法以胜之;如果对方运用右手採捋我的右手臂往其右边捋带的劲势较大,就势借其劲势进步运用右肩后以肩后胛骨部位的肩后靠法以胜之;对方运用右手採捋我的右手臂往其右边捋带的劲势强大,就势借势进右步运用左肩的肩后靠法以胜之,此名“背折靠”。

由此可以看出“指裆捶下靠为锋”句的精旨妙谛了。锋者,先锋之谓,亦是锋刃的意思。

上步七星架手式,退步胯虎闪正中:

上步七星式的用法基本上和十字手法的运用方法相同,同是取十字手防守的式子,所连续而用攻防手法都是由十字手法变化出来的。

七星是指头、肩、肘、手、胯、膝、足等七个部位为攻击点位;上步七星和十字手的一点区别,就在于上步七星主进攻取势的施手用招、施招用手以制胜;十字手法则可进攻取势,又可以退步取势以制胜。

双手小臂交叉胸前、手心向着自己脸面的架式,名曰:“十字手法”。然而,各种方位的双手小臂十字交叉的方法,都可以称为“十字手法”。可以说太极拳的种种攻防手法,全都可以由各种双手十字交叉的法式中“交接替手”的方法中变化出来,故曰:“攻防手法十字变,十字变化无穷尽”。简单的说,十字手法不外是双手一开一合的变化;然而开有开的法则,合有合的法则,开合有秩序法度;就其用法不外是一顾一进击的法式,体现的是“顾打同时”,才是运用的至妙的所在。进与顾同时,顾与打同时,所谓“整齐化一”者,此也!进退顾打不可有快慢,是为均匀,不然在实施时就要出现措手不及的可能而落败了。

如进步法中:当对方顺步直拳攻击我头面而来,我以十字手法上架拦截,旋转身法一手采捋对方手腕一手击打对方面门,即可胜之;当对方顺步直拳攻击我头面而来,我以十字手法上架拦截,旋转身法一手采捋对方肘弯一手曲肘击打对方胸腹,即可胜之;当对方顺步直拳攻击我头面而来,我以十字手法上架拦截,旋转身法一手采捋对方肘弯一手下垂以肩靠法击打对方胸腹,亦可可胜之;当对方顺步直拳攻击我头面而来,我以十字手法上架拦截,撤步旋转身法一手采捋对方手腕一手反掌击打对方面门,亦可胜之;当对方顺步直拳攻击我头面而来,我以十字手法上架拦截,旋转身法一手采捋对方手腕一手看住对方另一手进步提膝攻击对方裆部,即可胜之;当对方顺步直拳攻击我头面而来,我以十字手法上架拦截,旋转身法一手采捋对方手腕一手看住对方另一手进步屈膝用脚跟勾住对方一足踝用胯下切其小腿,其必后仰跌翻,自可胜之。

由上述内容可知,进步七星的使用必须由十字手法开始,而必须进步运用有效地后续手段,即七拳打法才能奏效。这就是“上步七星架手式”句的精旨妙谛。

退步胯虎式,属于败中取胜的法式。当和对方攻防较技,双方接近时,对方的进攻之势过于猛烈不愿意运用对法降服对方及发生顶撞或来不及还手用招,就要即时运用撤步方式的闪开正中定横中的法式,再乘对方之来势可以进攻的点位疾而进击之,自可取胜。有关这方面的技战术的运用之妙,前贤亦有论述,以资对照,录而并解之如下:

问曰:弱可以敌强,何也?

答曰:在偏闪腾挪。

偏闪空费拔山力,腾挪乘虚任意入。

让中不让乃为佳,开去翻来何地立。

《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拳谱千金秘诀》

阐释:

柔胜可以刚,弱可以胜强,这又是什么原因?存在什么道理呢?此问直指传统拳学真谛,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应该用什么方法才可以做得到呢?

此问题的提出带有普遍性的意义。初习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可能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强胜弱”是人们很容易认识到的现象。而先贤们在强胜弱这一必然规律基础上,专门深化地研究了弱胜强,即如何使弱与强向各自相反方向转化的道理、法则、方法、规矩、规律,而使弱者能够战胜强者成为事实,这方面的成果,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理、法、术、功中极其骄人的核心之灵魂部分。然此“弱与强”的相对比较之说法,所谓弱者,乃指“柔外刚中”的内家拳法者。所谓强者,乃指“努筋突骨”的外家拳法者。正是古人所分辨明白者:尚巧者为弱者,尚力者为强者。这样,所谓的“弱”和“强”的所指,也就不易混淆了。此中再以四象分强弱。则无误矣!

答:道理是“无争为争”,方法在于偏、闪、腾、挪。任何一个习拳者都会广泛的与人切磋较技,所遇者有强有弱。古人云:“遇弱可以力擒,逢强就要智取”。遇强如何智取战而胜之呢?原则是以“无争为争”;方法在于不与之正面对争、直接冲突,不给强者以用强之机,如“顺其势、借其力;让力头,打力尾”。在“偏闪腾挪”法中求得胜利,以上便是以弱胜强的基本方法、准则。即先为不可胜,然后图谋之。正如老子所说:“反者道之动,柔者道之用。不与人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拳道用柔,在不与人争,能以弱胜强的道理即在于此。何神秘之有?正如拳决所言:“在乎用法莫蹉跎”。

偏闪的方法,就为了避开对手实力强大的攻击锋芒,造成对手攻势落空,这可使其拔山般的攻击力量白白浪费。随之步法的腾挪,即可载身乘对手空隙之处由我任意而入,继而发招用手,可立胜对手。可知“偏”是避其锋芒,闪是贴对手之脚步而闪去,腾挪是继而闪进,闪去复又闪进一气呵成,体现了‘避实击虚’的闪即打,打即闪,逢进必闪,逢闪必进,攻防同时体现的精妙之攻防拳法。此乃歌诀第一、二句说明的弱可胜强的战略法则,战术之方法。

应特别注意,偏闪,是偏移闪过我被击的部位,让过对方拳势的锋芒力头,而我的中轴、中枢是绝不能让与对手控制的,此即“让、中不让”。“中”必由自我心机控制,才能自身中正安舒,做到贴步闪的恰到好处,才能空费对手的拔山之力的攻势,才能即时以步法腾挪进身从敌空虚之地进击。“让、中不让”,正是攻防施招用手的基本法则之一,谁能做得比较准确,谁就是运用偏闪腾挪以弱胜强的功法之最佳者,这就是歌诀第三句所表达的内容。

“闪”是避开对手攻势的锋芒,无隙而退:又是复来进身攻击对手,乘隙而进。步法的腾挪是身虽闪开,继又复翻而来,至其最佳击敌位置,站其位拔其根,跌翻对手。对手已跌,何有其立身之地!此为第四句歌诀“开去翻来何地立”之一意尔。

但我能偏闪开对手的攻击,复翻而来到攻击对手之地,而此地是有讲究的,步法战位不对,有反被对手击打跌翻之险恶存焉。虽在前面“偏闪、腾挪,让中不让”都做得皆佳,唯此翻来一步站位不当,也会出现贻误战机而失败的局面。故步法讲究“步要有眼”,步法有眼,则站位得当,才能站必是处。步法无眼,站必不是。然此“站必是处”,又有讲究;“站必有眼”,又有说法。站远者,手击;站近者,靠击;不远不近者,肘击。故知“站必是处,站必有眼”不单从“步法”来说,要与手法、身法上下协调一致中来立论。此意亦是“开去翻来何地立”的又一层意思,读谱又不可不知。

以上即从以弱胜强的基本观念而立的偏闪、腾挪、让中不让的战略法则、战术方法,即“尚巧不尚力”的拳术攻防功夫内容。而其必以“柔弱无骨而又内感通灵”的功夫为基础。“意气君来骨肉臣”为宗旨方可用得出、用的妙。根据良轮先生所著《张氏短打拳谱 》中记载有:“斜步躲影、缩步躲影、卸步躲影、横步躲影、直步躲影”五步躲影的技法内容,皆属于偏闪腾挪发的内容,即属于半步打法的技法范畴。这些内容,在后面“五步躲影”条目中再详细解说,读者自己可以前后对照研读。这样,对“以弱胜强”之技法内容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便于针对性的修炼而无误,以利于攻防技艺的提高。

以上乃是“退步胯虎闪正中”句所欲揭示的精旨妙义。

退步胯虎:按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历代前贤的定义:进步成马架为正骑马;退步成马架为倒麒麟。这里提出退步胯虎,就是倒麒麟步法。为什么称为“胯虎”呢?这里是指攻防招法“降龙伏虎”的伏虎式的意思立意的,故而称为退步胯虎了。因为,是下有倒麒麟的步法,上有伏虎势的手法。

转身摆莲护腿进,弯弓射虎挑打胸:

摆莲腿法,是抬起一条腿运用旋转惯性力如鞭抽击对方软肋、腹部的一种攻击手段。有正面实施,和侧面、后面实施的三种不同法式。正如诀言:“出腿半边空。”所以,为了防止对方运用防护手法破坏我的百莲腿法,就必须先要控制住对方的双手,使之不能产生对我百莲腿的威胁,才能得以实施摆莲腿法以制胜。

如对方以顺步右直拳向我胸部击来,我速进左步同时以左手看管住对方的右手臂肘弯外侧,起右腿从彼之身右侧向上旋起以右外摆莲腿法如鞭抽击对方右腰软肋胁部位以制胜;如对方以顺步左直拳向我胸部击来,我速进微左步同时以左手拨法看管住对方的左手臂肘弯外侧,左传身起右腿从彼之身左侧向上旋起以右外摆莲腿法如鞭抽击对方前腹部位以制胜。此两种法式可以左右选择运用,皆可制胜。这就是“转身摆莲护腿进”句的精旨妙义。

全体大用解4

如封似闭顾盼定,太极合手式完成:

在运用如封似闭手法中,要光明正大的预先顾好自己的三前:眼前、手前、足前;隐蔽窥盼对方的七星,就是严密监视对方的肩、肘、手、胯、膝、足、头七个点位的动态;定乃是中定,气沉丹田稳定心神,心神安定则镇静,镇静则听探灵敏,听探灵敏则形体攻防动静变化准确。不单是如封似闭,一切攻防招法的实施皆是如此,这就是意气君来骨肉臣的练用宗旨之体现。

太极拳套路修炼到太极合手式已经完成了套路演练。在演练套路招法时,不只知道套路招法的演练,更重要的是通过套路演练建立攻防机体、攻防机体的机制秩序,以及各种攻防招法实施的种种变化及其相互间转化的机制要领。这是练用结合、体用结合修练模式。因为,在太极拳中存在练用有别,体用有别的客观事实。只有如此的修炼,才能达到小成的形拳招熟攻防功夫艺境,继而达到中成气、意拳懂劲的攻防功夫艺境,再生华才能达到神拳神明攻防功夫艺境,最终具备神化之功,是为功德圆满。有关神拳神明艺境,具备神化之功的功德圆满之候,前贤有过清楚的描述,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巧从熟生,灵从快生,刚生于柔,智生于拙。非养得目有神光,身有灵光,体有元光,难使敌一见生畏怯于心。非神光难御乱敌。非有灵光,难疾胜劲敌。非有元光,难临大阵而耐久。灵光者,身外有红光缭绕。神光者,目中有青苍之气,足以照远出威。元光乃身外黄光闪烁,是内外功满,毫无缺欠,辉光普照,无隙可乘。惟目中剑内手上,更有一番稳准气象,足使人畏。故敌人动得其咎。学力至此,乃为练家,方不愧居其名,亦可留芳千古,令后世慨见而神警。

故闻声而惧者,因实称其名,威感夙著也。此真向战不持寸铁,何待矢折而胜也耶?古之将帅,操不胜之术者,以其训练精细,百战无敌,谁敢慢视哉?

《浑元剑经剑髓千言》

全体大用意为主,体松气固神要凝:

修炼太极拳以意为主,拳诀讲:“意就是气,气就是意。”这里的意是意识,气是真元之气。意属脾,真气属肾。神属心。根据内主外从的生理机制来看,乃是心意一动则真气动,真气动则外形随之而动。修炼太极拳就是强化这一“神、意、气、劲、形、中的内主外从”的生理机制,根据这个生理机制而获得的攻防功夫技艺,达到修炼太极拳术健身、技击,功德艺境并行不悖的保身之计的目的,这就是“全体大用意为主”句的精旨妙谛。

拳诀言:“练时情中有,用时形内含。”“情中有”和“形内含”都说的是“内气”的功能作用的;“情中有”说的是“意气”为主导的活动的现象;“形内含”说的是内气、外形的内主外从统一完成攻防之柔化刚发的功能作用的,就是如何完成听探、顺化相互为用之攻防过程的。

在太极拳的修炼、建体、至用的“全体大用意为主”的基础上,明确的提出“体松气固神要凝”的三点基本要求和阶段。

体松:太极拳明确提出:在修炼、至用的过程始终全身上下不用拙力(有意无意的肌肉凝挺呆板僵拙的笨力),要轻松自然的活动,可以催掉僵拙的力,而能自然生化出筋骨间的劲(即内劲,有单独内功修炼法,而且快、质量高)这种内劲发出来一般称为“惊劲、弹劲、颤劲”;并且因为骨节松开,可以扩展四肢身躯的长度及拓展骨关节的变化空间、角度,适应更为复杂的攻防变化之运用。所谓:“筋长力大”,是说“筋长则变化适应能力大大加强”的意思,并非是“力量大”的意思。

气固:是指丹田真气固,气沉丹田则气归根而不浮,则上不生喘满呼吸急促、胸腹内不出现憋闷的现象,方能使攻防动作流畅自如。才能更好的做到内气与外形的虚实相须,内外一而贯之的完成系列的攻防变化动作。有关“气固”这一点,历代众前贤亦有明确的论述,以资对照,录而并解之如下:

气法指要

紧闭牙关口莫开,口开气泄为何来。

须分存气常充腹,贯通筋骨壮形骸①。

翻复回旋身辗动,杀手休将气放怀②。

终朝习练常如是,体坚胜似铁钢胎。

【题名解】

古人云:“练拳莫先于炼气,炼气要首在于存神。存神之始功,根于固精。能此方可以论拳之练法,否则作辍之。鲜有成为完壁者。直外便能和中,炼形亦可长生。活动筋骨身轻灵,周身气血力加增。工夫贵刚勿缓,和平得中,且存且养,内外兼济。和合坎离,要乃清心寡欲,妙在筑基。此入道之机,成道之具,岂可杳视?惟昼夜无间,则阴阳协理。呼吸定则灵光生,而三宝定位,同居其中。金丹日益,身法愈轻”。提出练拳修炼内功之重要性。内功,又名“气功”。即有气功炼真气之法。就有运用真气之法。此“气法指要”,就指出了内功练法,用气之法的要点,修炼者可遵此而行,自不会误入岐途了。

下面依每句内容给予细解阐释,述其精义。

紧闭牙关口莫开,口开气泄力何来?

阐释;

修炼内功,或站或坐或卧、或动,都要闭目垂簾,收神光返视内照。故牙关合住,秘闭咀唇,降心气沉入少腹丹田气海中,炼精化气以筑基,神伏丹田,气息丹田,两者潜伏其中静而不动,谓之“闭息”,又名“伏练”。皆在一神专志静候其动机,如真气充足,气机自动,即时可以气为念,以意导引之,使真气在体内上下贯通而行,是为内气运行腾挪,有将此称为“搬运”功夫的。只有这样练去,才能使内气具备“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艺境;外形可脱拙换灵,具备通灵的顺从艺境。则内外合一,虚实相须,具备“听探”的良知,“顺化”的良能。听探的良知和顺化良能相互为用的致胜之能力必定得以强化。如果练功时犯“口开张”之病,则必定气泄,神不能内守,那“听探、顺化及其相互为用的战胜对手之能力又从何而来呢?此指明修炼内功的要点,关键及其总的重要性了。

须分存气常充腹,贯通筋骨壮形骸。

阐释;

修炼内功,即练气法,用气法。要分别认识清楚,有“存气常充腹”的方法和“贯通筋脉壮形骸”的方法。及“存气常充腹”的“贯通筋脉壮形骸”齐修、齐用的方法。这就将炼气法、用气法,分为三个步骤了。第一要存气常充腹,是生成内气的功法要点。第二要在内气在少腹充实后,就要导引内气上贯下贯的周身运行,以使形骸得其所养、所用。第三要一边能内气充实少腹,功夫好者为一紫金色圆球,名之曰:“太极紫金球”,以作定砣的权衡之用;一边能有一部分内气周身运行形成铁布衫、金钟罩①以壮形骸的保身之用。而第三步的功成,才能内气升降、涨渺的运用于攻防较技之中。这样的分法,将内气练用功法的阶段在概念上划分的极为清楚了。可使习拳者对自己所处的功夫阶段认识的较为清楚明白,也可以此推度他人的攻防功夫阶段所在为什么层次了。

【注释】

①、铁布衫,金钟罩:乃以内功法修炼而成的两种自身功夫的景象之术语。铁布衫,是以内气按法在自身的皮里肉外形成的一层薄膜,亦如通身穿上了一件布衫,由于此薄膜的生成存在具有一定的抗击打的功能,故以“铁布衫”立名以喻之。金钟罩,是以内气按法在自身的皮外形成了一层金色光环气体层,厚度1-3寸左右,犹如金钟罩体一般,由于此金色光环气体层的生成存在具有敏感的听探功能、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抗击打的功能,故以“金钟罩”立名以喻之。

翻复回旋身辗动,杀手休将气放怀。

阐释;

这句诀言指出在动手较技的攻防变化过程中及在发人放人的刹那间,不要将存留在丹田中作为定砣的内气升浮起来放入胸中。这样,会使自身上实下虚上垂下空,头重脚轻,双足无根,易被人跌翻;又使气浮胸中,内所无根,而生喘满之象,自己动转变化失灵而呆滞。“气放怀”有此两种弊病,又是一般习拳者最容易犯的弊病,故在此处显明的指出来了。

欲避此病,就要修炼“吐气开声贯气法”。也就是本拳经所提出的“练力法”条目中的练法,用“吐气开声贯气法”锤练,即吐肺气催声带发声,膈膜下“上脘”内之内气同时一线贯入丹田,原丹田中内气同时到达四肢指端及体表,久练成为习惯,则可在动手较技的攻防变化过程中及在实施杀手时内气就不会升浮入胸怀了。保证气形合一,神形一片之正确运用了。

翻复回旋身辗动时,也不能将丹田定砣之内气升浮而入怀中的。因不良做法皆可造成内气浮而失根,产生喘满之弊病的。凡见动手较技而出现喘满症状之现象者,不是因其攻防动作疾迅,或肺活量之大小造成的。皆是所用方法不对,才出现内气不能固定在丹田中弊病的,使此定砣在丹田中的内气升浮入胸中所致。故拳谚云:“固气而静心者,修道也!”诀中之“固气”,就是固住丹田定砣之气不可使之游移它处。有此功夫,才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行家里手之人。

终朝习练常如是,体坚胜似铁钢胎。

阐释;

朝练外形技法,晚练内功气法,朝夕习练内功外技。皆是存气常充腹,贯通筋骨壮形骸,翻复回旋身法碾动的变化,杀手之时,休将丹田定砣之内气升入怀中,这是不可违背的法则。如果真是这样的修炼,即:“本乎天之一,养气于至清,则乎地之一,融精于至宁;此于艮之一,涵神于至灵。再以灵神,又浑化清,宁而一之,更至于空灵。是统三才于一致,内而精气神无少缺欠,外筋骨皮一息坚融,至是则内空灵而外灵便。精足气清,气足神灵,内而精气神,外而筋骨皮,浑成一片,则身自能轻灵。可以通妙,而能超众,能御大敌。故精足则战耐久;气满则呼吸细;神清静而圆融,则变化莫测。正所谓:身完天下无敌手,拳成四海少人争。习得拳法成于外,则真气备于内,是尔身心自有主。方可超凡入圣境,庶几驭众为高明。此中内气、外形练、用之精义解析清楚至极矣!

气法指要观点明确,论证清楚,点明神形一片之要旨,练用之关键,可谓尽心矣!

《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拳谱阐释拳经拳法备要》

神要凝:《太极拳经歌诀》中说:“一窥其势,一觇其隙。”此句是说:神窥其势,意觇其隙。能如此者谓之神凝。意有所专注,神有所窥视,两者合一而运用自如,谓之“凝”。

神要凝有两个含义:

由己:一是自己修炼,每一式的动作都要有凝视的所在,达到此地步是与“全体大用”的攻防手法分不开的。如果不知道每式的攻防用法和动作寓意,那么就不容易得到意气相合、出入有法、内外如一了。这是初期修练“由己”的功夫。有关这一点,历代前贤都有明确的论述,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夫气起于丹田,升于泥丸,降于背,入于肩,流于肘,抵于腕,至十指尖,此气之上贯也。气生丹田,入于两肾间,降于涌泉,此气之下贯也。气随心到,心逐气穿,心能普照,气自周全,久而力自加焉。式如行云流水,无停无滞,瞬息存养,动静清轻而灵,入手神妙,可以进退如意,形无定门,非斜非横,忽高忽蹲。功夫到此,可谓通真。

《浑元剑经气贯周身法》

论中“气随心到,心逐气穿,心能普照,气自周全,久而力自加焉”的说法,就是“由己”功夫的意要专注,神要凝注的“神要凝”的修炼方法之说法。

从人:一是与人动手较技的“从人”的功夫。太极拳要求动手较技“顺从为法,以静制动,静以制动”是基本法则。所谓动手较技“从人”的功夫要从“知人”而来。即“驭静以动,动中亦静,动静互为其根。”能够做到“神以知来,智以藏往”,谓之知人。也就是“顾三前,盼七星”的内容来决定攻防进退的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种种变化。这就须要“神窥其势,意占其隙”的听探功夫才能做到。只有实施顺从的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法则,才能在攻防较技中真正做到“顺从以为进退四两拨千斤;逆力以为揭献借力打人”的艺境。

这就是修炼太极拳者,如果得到这三大要诀的明师真传秘诀的身传口授,专心修炼,持之以恒,是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的。

小结

太极拳三十七式攻防招法的全体大用内容,基本上阐释完毕了。虽然是太极拳的攻防招法,却适用于传统拳术各门派、拳种的修炼者。因为,三十七式中的攻防招式手法变化无穷无尽应有尽有。故而,精通三十七式的全体大用的内容,就是精通攻防之道达到神拳神明艺境,具备神化之功的一条正确地道路。传统拳术各门派、拳种的修炼者皆应当认真精心修炼、揣摩之,作为达到预期目的的一条有效途径来对待,自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太极拳全体大用

转身蹬脚腹上占,进步栽捶迎面冲:

转身蹬脚的运用特点是:在与对方交手,倘如没有运用手法攻击对方的机会时,利用疾转身法出腿,直奔对方腹部位置上蹬之、踹之以制胜;或是运用手法诱敌深入再疾转身法出腿,直奔对方腹部位置蹬之、踹之的转败为胜的招法。这就是“转身蹬脚腹上占”句的攻防技术实施的精义。

栽捶,用逆缠拳式直接捣入之法,形态类似手心向下手背向上的冲拳。然而,其特点是捶之劲势具有渗透深入的击打能力,故而名之曰:“栽捶”;基本上分为上栽捶和中栽捶、下栽捶三种法式。上栽捶,用于攻击对方的颈部、脸面;中栽捶,用于攻击对方的胸部、大腹、肋胁;下栽捶,用于攻击对方的小腹部位。运用栽捶,分为进步栽捶和退步栽捶两种法式,都具有极强大的攻击威力。现在所说的“贯通力”,就是栽捶的劲势之描述。

这里所说的“进步栽捶迎面冲”,是论述的“上栽捶”的运用方法。运用的技术手法类似于“高探马”式,然高探马须用另一手作防守开路,栽捶乃是不招不架只打一下的法式;亦可以另一手运用防守开路的法式来运用栽捶,这要看自己的攻防技术水平来定夺了。

例如:当对方运用顺步右直拳向我面门击打而来,我进右步同时起左栽捶向对方脸面击打,运用不招不架只打一下的方法,即可制胜;当对方运用顺步左直拳向我面门击打而来,我进左步同时起右栽捶向对方脸面击打,运用不招不架只打一下的方法,即可制胜。

这两种栽捶法式,亦可以当对方运用右直拳向我面门击打而来,我进右步起左手上拦截彼右腕里侧化解其攻势,同时起左栽捶向对方脸面击打,即可制胜;当对方运用顺步左直拳向我面门击打而来,我进左步起右手上拦截彼腕部里侧化解其攻势,同时起左栽捶向对方脸面击打,即可制胜。这就是“进步栽捶迎面冲”句的实施之精旨妙义。

反身白蛇吐信变,采住敌手取双瞳:

吐信的攻防技法,有白蛇吐信、黑蛇吐信的说法,在传统拳术中分为两种法式:白蛇吐信,乃手法刺喉的法式;黑蛇吐信,乃是腿法踢裆的法式。

白蛇吐信的手法,在运用时,就是对方直拳来击打我的胸、面门,我用一手采捋住对方的攻击之手,另一之手成双指叉状态,直取对方双眼刺之。然在具体攻防较技时,亦有出手诈败反身退走,乘对方追赶而来,突然转身一手护住另一手,直取对方双眼刺之,此即“反身白蛇吐信变,采住敌手取双瞳”句的精旨妙谛。

右蹬脚上软肋踹,左右披身伏虎精:

当对方出拳攻击我的胸面而来,我用双手交替的方法将对方的双手控制住,同时起右蹬脚踢踹对方的软肋胁部位以制胜,此即“右蹬脚上软肋踹”句的精旨妙谛。左蹬脚亦然。

披身伏虎式,就是侧身抢外打里的招式,大约类似“扇通背”招法的运用。只不过披身伏虎运用的是旋转旋进的法式;扇通背运用的是拧转直进的法式而已。

例如:对方顺步右直拳击我而来,我速起右手进左步採捋对方右手腕部、左脚落在对方的右脚外侧后方,左手勾挽对方右肘弯,右手变拳击打对方右乳头部位;再有一法:当自己的左步落在对方右脚外侧,弯曲左手成拳,击打对方的右肋后部位,同时右手亦成拳击打对方的右乳头部位,左拳与右拳要相错对击,而左右两拳成一点击打之势,乃是关键。如果分出现后,乃不得要领。这就是“左右披身伏虎精”句的实施的精旨妙谛。此法亦名“钉心捶”,是双拳同时击打对方前后心的法式。能如此实施,只是步法的落位点来决定的。

上打正胸肋下用,双锋贯耳着法灵:

“上打正胸肋下用”句,还是论说披身伏虎式的用法要领的,就是前后两拳,往上要打对方的胸乳部位,往下就要大软肋部位,才算披身伏虎式运用的精妙!

单风贯耳、双风贯耳,都是较技中随机用势常用的攻防手法。当我运用虎扑手,对方双手下按破解,我随机顺彼下拨按的劲势,双手分别左右向上旋绕成拳或掌直奔对方两耳,取双对拳、掌的方式猛击打对方双耳的方法。

单风贯耳、双风贯耳,不单能够面对面的正面应用,亦可以侧身分出长短手的来运用,这样适用的机率就相应的多了,这就是“双风贯耳着法灵”句具体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精旨妙义。

左蹬脚踢右蹬式,回身蹬脚膝骨迎:

前面有右蹬脚上软肋踢的说法,此句诀言又说左右蹬踢、蹬踹,说的是两个内容:一是自己有左右蹬脚的用法;一是当对方起右脚蹬踢我的膝骨而来,我起左脚蹬踢对方的右腿,即可破解其攻势。此乃“以其人之法,还致其人之身”的法式,而又是静以制动的“刚发他力前”的具体用法的一种提示。

如果和对方较技交手时,对方攻势紧迫逼近,来不及抬手还招,随机回身闪化避开,急以脚踢方式,向对方膝下软骨蹬踢,亦可制胜,这就是“回身蹬脚膝骨迎”句具体实施时的精旨妙义。

野马分鬃攻腋下,玉女穿梭四角封:

野马分鬃式,属于侧身运用手掌和手臂攻击他人的法式。重在不撄人之力的顺势借力来运用,效果最佳。

如与对方交手时,对方的左手捋住我的左手腕,我乘其捋手的劲势急进右步同时起右手掌托拿对方的左腋下顺势发放,彼必跌翻矣;或是与对方交手时,对方的左手捋住我的左手腕,我乘其捋手的劲势急进右步同时起右手从对方的左腋下顺势穿进以左手臂外侧顺势推进展放的劲势发放,彼亦必必跌翻矣!这就是“野马分鬃攻腋下”句的具体运用的精旨妙谛。

玉女穿梭式,存在上、下、左、右四种化解、攻击对方的方式,所以名之曰:“四角封”。即玉女穿梭手能够封住对方向我的上门、下门、左外门、右外门四个方位的进攻,同时我又能从上门、下门、左外门、右外门四个方位运用不同的攻击技法将对方跌翻在地的。如果以太极拳的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法的运用来说,玉女穿梭手都能够随机顺势的运使出来。

如:与对方较技,几次试探,对方的掤势非常严谨,我不能得机进手,就要左手按住对方的右肘,顺其下式化解的劲势,运用右手扑击对方的面门;左手按住对方的右肘,顺其上抬化解的劲势,运用右手扑击对方的软肋部位;左手按住对方的右肘,顺其右旋化解的劲势,运用右手扑击对方的胸腹部位;左手按住对方的右肘,顺其左旋化解的劲势,运用右手按住其右小臂部位,同时起左手扑击对方的右肩髃穴部位。此四法皆可将对方跌翻以胜之。这就是“玉女穿梭四角封”句的精旨妙谛。所谓“四角封”,就是封锁住对方四向变化而得以制胜的意思。

摇化单臂托手上,左右用法一般同:

此句继续说明玉女穿梭式的用法,要点着重在把握对方单臂的动向犹如托在手上一般听探的清楚,才能继之随而实施四向动变之有效地攻击手段以制胜。这样,不管是以左手看住对方的右肘,还是用右手看住对方的左肘,运用的方法、准则是同样的。这就是“摇化单臂托手上,左右用法一般同”句的精旨妙谛。

单鞭下式顺锋入,金鸡独立占上风:

如果对方采用由上向下的招法向我击来,我急顺其来势向下运用不撄人之力的“靠吃”法熨贴顺随,等对方下击之势落空,我即运用贴随的手撩击对方阴部或腹部以制胜。运用此法的关键是运用撩阴手法时,同时运用腰、胯、膝三个关节由屈而伸之势向前冲击,才能是浑身的整劲之势。这才是“单鞭下势顺风入”句的实施之精旨要义。

金鸡独立,就是一腿屈膝提起,一腿直立的架势。此时有两种用法:一是提膝击打对方下阴、小腹或背后以足根勾踢对方下阴或小腿明骨;一是下跺对方足弓脚面。但是,运用时必须有上面的手法为配合,方能取得制胜的效果。否则,不得其要领耳。这有歌诀为证,以资对照,录而并解之如下:

十三、问曰:用膝可以敌人,何也?

答曰:在推上击下。

两手相加敌扰攘,无心思到下盘伤。

横直撇膝因穴道,纵是英雄也着忙。

《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拳谱千金秘诀》

阐释:

用“膝”在攻防较技中即可以防守破解对手向我下盘的攻击,又可以各种膝击的方法攻击对手的中、下盘,奏效显著,其道理何在?原因何在?技法为何?

答:膝乃全身的“七星”点位之一,又是下盘腿法、步法的“三才”中枢之“人才”的部位。是地户的三道防线之一,膝为二道门户。而脚(踝)、膝、胯,是下盘的三道门户防线,同时又是三支奇兵,在较技中,皆可即时出奇制胜;又可回防固守无隙。故膝具备着提上击打,下跪击打,里扣、外撇的横向击打,乃前后左右的摆动击打对方桩腿等攻防能力,乃是正常技术方法的。即攻防点位的全方位击打和防守能力。膝击属于下盘之法。

较技时,双方手法攻防拆变不可开交之际,这时谁也想不到下盘膝击至胜的方法。其实,此时此刻正是用膝攻击对手下盘最好的时机。故于平时多加习练各种膝击方法,熟而又熟,必能在与对手攻防变化不可开交之际相机而用,易获胜利。此乃出奇制胜之法。

膝击可有,直膝击打,横膝击打两种基本形式;有提膝击打、跪膝击打两种姿势。如横提膝击打对手大腿的市风穴、环跳穴、血海穴、箕门穴;少腹丹田气海穴、关突穴、脐中、中腕,直膝跪击对手的梁丘穴、阴市穴、伏兔穴。摇摆法的膝击打对手桩腿的阴、阳陵泉穴,委中、承山穴,撇膝击打亦如是。还有摇膝转打配合脚勾的反关节摔法。可有破解对手抱腿摔或黑狗钻裆的直提击打对手面门,横膝击打对手太阳穴,颊车穴的用法。或采用飞身跪击对手颈、背的跪砸击法。更有正面对敌的飞身抱头双膝直击对手胸部,胃脘部的凶猛方法。故较技中一旦被膝法击中,常有疼痛难忍,力不能支而惨败,就是铁打的英雄汉,着了膝打重击的道儿,一样会忙乱而自顾不暇的。

故平时多练膝击诸法,纯熟达到出击自然而然,能与各种攻防招法配合紧密无间,方可在较技中至用,而能出奇制胜。也就必然能出奇制胜了。但运用于切磋较技中,最好不用重击伤人之法,才是武德淳厚的表证。

与人攻防较技,当与对方纠结在一起时,我挑起对方手臂,就疾起一腿,用膝盖头撞击对方裆部,紧接着脚落蹬踏对方的脚面足弓,即可制胜。如果落脚下踏的同时,另一腿屈膝提起,使全身之劲势向下踏击,又名“千斤坠”法式。由此可知“金鸡独立占上风”句的精旨妙义了。

提膝上打致命处,下伤二足难留情:

此句进一步说明金鸡独立的招法运用得当是非常凶狠严厉的手段,如果运用提膝向对方裆部撞去,对方就存在有性命的危险了,如果运用脚法下跺对方足弓脚面,对方就会存在毁伤双足的危险。故而,在切磋较技的攻防变化中,不可轻易运用。这就是“提膝上打致命处,下伤二足难留情”句的精旨要义。只有达到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懂劲功夫,具备掐手功夫能力,才能运用实施达到“用必打犯,而不伤人”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