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7月9日,中宣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4位来自民政战线的基层党员代表现场交流。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养老党支部书记、敬老院院长李银江在敬老院工作了35年,从“小李”变成了“老李”。2017年退休后,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当敬老院里老人们的“家里人”,为他们养老送终。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养老党支部书记、敬老院院长李银江。图/中国网
1986年,李银江从村支部书记变成了江苏省盱眙县桂五镇敬老院院长。“报到那天,政府只交给我4.2亩荒地,地面上一块砖一片瓦都没有。”李银江自己动手搭窝棚,带领大家从无到有,用90天的时间,建起一座拥有11间住房的敬老院。
经过多年的发展,敬老院由小变大,建筑面积由原来的200多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700平方米,占地面积也扩大了10倍。2014年,他整合敬老院资源,在全县首家挂牌成立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35年来,他由“小李”变成了“老李”,但他始终扎根在基层一线,直接服务困难群众2万多名。他说,他是五保老人的“大孝子”,乡村孤儿的“大家长”,流浪乞讨人员的“家里人”。他先后为76位五保老人料理了丧事,让64名流浪乞讨人员回到了亲人的身边,帮助17位有困难的残疾人掌握了谋生技能。
“在农村为老人送终尽孝是一件天大的事,这件事情老人看得特别重,自己的父母都活得好好的,却为别的老人戴孝守灵送终,说实话,怎么能不遭别人的议论呢?”李银江说,五保户李奇山是桂五镇敬老院第一个离世的老人,李银江为了能使他走得尽量风光一点,叫来妻子和自己一起搭建灵堂、戴黑纱、守灵送葬,“该有的一点都不差。”李银江的老父亲知道后,心里很不舒坦,很有意见。父亲对他说:“银江啊,我和你妈还没有死,你倒先给别人当孝子,还戴孝守灵”。听到老父亲这么说,还有一些闲言碎语,李银江自己心里也很难受。
但李银江又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入党初心不就是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办点实事吗?“作为一名敬老院院长,五保老人无儿无女,我不为他们养老送终,谁为他们送终?”所以,这么多年来,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想,他都坚持用情用心对待每一位老人,拿老人当自己的父母。他说,敬老院是一个大家庭,他要让所有的老人在敬老院里感觉到有家的温暖、有子女的味道,“走了”有人替他们送终,要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生活在敬老院一样享受天伦之乐。
“虽然我已经步入老年了,但我依然会拿老人当父母,当兄弟姐妹,悉心照料他们吃、穿、住、医,为他们养老送终,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光荣的使命,也是一份责任。”李银江说,“我决心和这些老人吃着盱眙的十三香龙虾,过着有滋有味的小康生活,携手共进新时代。”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磊 校对 吴兴发
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尊老爱老的社会风尚,在重阳节当天,醴陵市阳光志愿者协会携手爱心人士、爱心文艺团队、爱心美发团队、阳光少年公益小记者来到神福港敬老院开展以“欢度重阳,情满敬老院”为主题的慰问活动。
10月25日早上,阳光志愿者们就聚集在神福港敬老院的大院里,布置活动场地,清洗水果,搀扶老人们到大院就坐。活动9:30准时开始,阳光志愿者协会龙会长、爱心企业代表钟总,茶山镇赵镇长,全国助学老人陈老、神福港敬老院汤院长纷纷发表讲话,给老人们送上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
精彩的节目紧随其后,庄严的军鼓、摇曳的鬼步舞、神秘的手鼓、经典的花鼓戏……现场的气氛节节攀升。观看节目的同时,志愿者主动与老人交流,为老人们修剪指甲、剪头发。前来参与活动的公益小记者也主动为老人们送上水果。
表演结束后,源之少年——阳光少年公益小记者还对现场老人们进行了采访。活动持续到12点结束,大家和老人们依依不舍。
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7月9日,中宣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4位来自民政战线的基层党员代表现场交流。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养老党支部书记、敬老院院长李银江在敬老院工作了35年,从“小李”变成了“老李”。2017年退休后,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当敬老院里老人们的“家里人”,为他们养老送终。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养老党支部书记、敬老院院长李银江。图/中国网
1986年,李银江从村支部书记变成了江苏省盱眙县桂五镇敬老院院长。“报到那天,政府只交给我4.2亩荒地,地面上一块砖一片瓦都没有。”李银江自己动手搭窝棚,带领大家从无到有,用90天的时间,建起一座拥有11间住房的敬老院。
经过多年的发展,敬老院由小变大,建筑面积由原来的200多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700平方米,占地面积也扩大了10倍。2014年,他整合敬老院资源,在全县首家挂牌成立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35年来,他由“小李”变成了“老李”,但他始终扎根在基层一线,直接服务困难群众2万多名。他说,他是五保老人的“大孝子”,乡村孤儿的“大家长”,流浪乞讨人员的“家里人”。他先后为76位五保老人料理了丧事,让64名流浪乞讨人员回到了亲人的身边,帮助17位有困难的残疾人掌握了谋生技能。
“在农村为老人送终尽孝是一件天大的事,这件事情老人看得特别重,自己的父母都活得好好的,却为别的老人戴孝守灵送终,说实话,怎么能不遭别人的议论呢?”李银江说,五保户李奇山是桂五镇敬老院第一个离世的老人,李银江为了能使他走得尽量风光一点,叫来妻子和自己一起搭建灵堂、戴黑纱、守灵送葬,“该有的一点都不差。”李银江的老父亲知道后,心里很不舒坦,很有意见。父亲对他说:“银江啊,我和你妈还没有死,你倒先给别人当孝子,还戴孝守灵”。听到老父亲这么说,还有一些闲言碎语,李银江自己心里也很难受。
但李银江又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入党初心不就是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办点实事吗?“作为一名敬老院院长,五保老人无儿无女,我不为他们养老送终,谁为他们送终?”所以,这么多年来,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想,他都坚持用情用心对待每一位老人,拿老人当自己的父母。他说,敬老院是一个大家庭,他要让所有的老人在敬老院里感觉到有家的温暖、有子女的味道,“走了”有人替他们送终,要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生活在敬老院一样享受天伦之乐。
“虽然我已经步入老年了,但我依然会拿老人当父母,当兄弟姐妹,悉心照料他们吃、穿、住、医,为他们养老送终,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光荣的使命,也是一份责任。”李银江说,“我决心和这些老人吃着盱眙的十三香龙虾,过着有滋有味的小康生活,携手共进新时代。”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磊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