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夏季艾灸正当时,祛湿抗病补阳气

浏览:4962   发布时间: 2022年08月17日

艾灸顺序、艾灸时间、艾灸注意事项等知识汇总

传承中医文化,培养中医人才

希望更多人能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学习中医,认识中医。

艾灸顺序

最佳艾灸时间

据《内经·灵柩》记载:古人又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

按照具体时间来分便是:

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

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

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晚上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

上午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开始升发,借助这个时间艾灸可以事半功倍,特别是针对阳虚、气虚质的人,如怕冷,手足不温,免疫力低、大便不成形等。

当然根据不同体质和病症,艾灸的时间也不一样,如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点灸,养肾在下午5-7点灸,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一般艾灸养生保健一般为:上午9-11点;下午2—4点为宜。

艾灸注意事项

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不宜艾灸。

2、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心脏病患者需要在医师指导下或家人陪护下进行艾灸。

3、艾灸时不要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4、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最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为宜。

5、艾灸后如果先马上洗手,希望你用热水,高于体温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灸后30分钟可以着凉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6、一般灸后一小时内不建议洗澡,具体也要看室内温度和水温,如果是冬季而且室内温度很低,最好间隔两小时以上再洗澡,最好不洗澡。

7、灸后要注意休息,不可劳累妄动,致阳气耗损,当静养数日。有些人灸后阳事易旺,这是灸火生效之功,但不可因而阳动,耗损真精。当戒房事数日,以助阳气内敛。

艾灸小贴士: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一般即可缓解。严重者可酌情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艾灸有副作用吗?初识艾灸的人都有这样的担心。艾灸是一种纯天然自然疗法,艾灸本身是不会产生副作用的。

艾灸出现副作用的主要原因是:错误地判断了身体体质,错误地选择了施灸穴位,在错误的时间里使用了错误的艾灸方法,从而造成了身体的不适。当然,即便出现不适,如果能及时调整也会恢复,一般不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夏季艾灸正当时,祛湿抗病补阳气

在《伤寒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因此,古人从农历五月就开始驱毒避邪,疗疾养生。在众多祛毒风俗中,挂艾草一直传承到现在。艾草在古代一直是药用植物,中医在此基础上研究出艾灸。正确的艾灸应该如何做?有什么注意事项?

艾灸有冬病夏治之效

艾草入药,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治疗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还可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胃脘痛、腹痛等。现代研究证明,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且能平喘、镇咳及祛痰,因而能治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

由于艾草气味芳香,性温热,具纯阳之性,再加上容易燃烧,火力温和,故为灸法的主要原料。作为艾草的常用方法,艾灸主要有3种功效。

温经散寒:治疗寒凝血瘀、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关节疼痛、痛经、月经不调、胃脘痛、腹痛、泄泻等。

扶阳固脱:临床上可见中气不足或是中气下陷导致的遗尿、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

防病保健:调动机体的正气使人精力充沛。根据冬病夏治的理论,对于一些冬季容易犯的疾病,像关节疼痛、胃痛、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可以在夏季进行艾灸。

此外,民间有艾草泡脚的方子,注意泡脚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每2-3天泡一次即可,过多可能会引起头晕不适。低血压者、糖尿病患者不宜泡脚。

穴位施灸不超过一刻钟为宜

艾灸不能包治百病。盲目艾灸,不仅不能起到治疗和预防效果,甚至有可能加重病情。所以,我们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病情制定合适的艾灸方法,包括穴位、艾灸时间、频次、艾灸部位的顺序等,还要避免烫伤。

为了避免暗耗气血、伤阴助火,艾灸建议自上而下: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阳经后阴经,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艾炷先小后大,壮数先少后多。如果是艾炷灸,每个穴位艾灸10-15分钟,可根据体质和病情适当调整;如果是艾条灸,距离一般在2-3厘米,以施灸部位有温热感但又不引起灼痛为度。

一般而言,上午人体阳气升发,此时段进行艾灸属于顺势而为,特别适合阳虚、气虚体质的人,如怕冷、手足不温、免疫力低、大便不成形等人群。

艾灸的疗法也有一定限制。就使用人群而言,婴幼儿、昏迷者、有感觉障碍者,以及肿瘤晚期、糖尿病、结核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患者不宜艾灸;就艾灸部位而言,皮肤有溃疡处、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艾灸;就使用时的身体状况而言,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等不宜艾灸。

艾灸后,一些人会出现疲惫、头晕、乏力、耳鸣等症状, 需要进行适当休息,避免受风。因在艾灸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流汗,建议事后适量饮温热水,水温以60℃为宜,可促进排尿,帮助机体新陈代谢。

(北京日报 作者:郭静 北京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

艾灸的几种保健灸法,不知道的快来看看吧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艾灸#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保健灸法,艾灸可以治疗我们身体的疾病,也可以在日常中作为一种保健的手段。

保健灸法在古代医家中被称之为“逆灸”,“逆灸”是一种灸法用语,是指无病而灸,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和抗衰老能力。如《诸病源候论》中说“河洛间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俗,生儿三月,喜逆灸以防之。”又如《扁鹊心书》中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

其中都说明了艾灸具有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功效。我国至今还流传着“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俗语。

艾灸,可使热气内注,温煦气血,透达经络,并且艾灸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穴位,可达扶正祛邪,强身保健的作用。

一、儿童保健灸法

【配穴】:身柱、肺俞、膻中、风门、大椎穴。

【方法】:每次选2个穴位,轮换施灸,每次每穴施灸2-10分钟,隔日1次,连续施灸15-20次。

▲小儿的生理特点和成人有着明显差异,不但机体各器官的形态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且机体各器官功能也都未发育完善。艾灸可以对小儿进行保健作用,增强抵抗力。

二、健体益寿保健灸法

【配穴】:气海、关元、命门、中脘、足三里

【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施灸10-15分钟,每隔1日施灸1次,10日为1个疗程,每年可灸数个疗程。

▲保健灸作为历代医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强身保健经验,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能够益寿延年。

三、防病保健灸法

【配穴】:大椎、风门、肺俞、足三里、合谷穴

【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施灸10-15分钟,每日1次,连续施灸1个月,多在冬春感冒易发季节施灸。

▲所谓“防病”就是中医所讲的“未病先防”,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思想。而灸法保健具有显著的防病治病效果。如《扁鹊心书》中说“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九选艾三星湖北蕲春艾条3年陈桑皮纸纯艾灸条家用微烟1.8/3.0/4.0淘宝月销量100¥69.9¥89购买

四、益智健脑安神保健灸法

【配穴】:神阙、气海、关元、涌泉穴

【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施灸5-10分钟,春夏季的灸治时间不可过长,秋冬季的灸治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现代人生活节奏变快,经常伴有反复发作的头痛、头晕、心悸、气短、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工作效率下降、易疲乏、抑郁等亚健康状态,在日常保健中要重视安神健脑的调护。

五、美容美体保健灸法

【配穴】:神阙、足三里、膈俞、脾俞、气海穴

【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5-10分钟,每日或隔日艾灸1次,2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10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倘若正确掌握灸疗方法与穴位的保健原理,坚持长期施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美容保健效果。

六、乌发美发保健灸法

【配穴】:百会、四神聪、肾俞、脾俞穴

【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施灸5-10分钟,春夏季隔日施灸1次,秋冬季可每日施灸1次。

▲近年来,“少白发”的现象明显增多,其主要表现为头发中散现白发,或白发密集在某一区域,研究表明灸法可对少白头起到乌发作用,长期坚持灸疗可以起到美发效果,光泽头发。

七、青壮年保健灸法

【配穴】:三阴交、足三里、关元、脾俞、肾俞穴

【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每隔2-3日施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期间可休息3-5日,每季度可施灸1-2个疗程。

▲青壮年时期正是机体发育成熟、筋骨坚强、气血旺盛阶段,但现实生活中,也会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而发生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阳痿、不育等症,还有因为工作操劳、思虑过度以致肝肾亏损、过早衰老等,对于这些病症都可以运用保健灸法进行调治。